了他们许多惊喜。
书里的文字是好懂的白话文,还用到了标点。这一切,能让知识更容易推广。
这部小说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还都是全新的思想。他们觉得,他们的国家,应该已经变了。
其他人看到这本已经快要被他们翻烂的《真假千金》,纷纷开口:“也是,国内应该已经变了。”
“也不知道这书的作者是谁,我们认不认识。他的小说竞然被翻译成英文出版,着实了不得。”
“这书陪我度过了漫长的两个月,里面一些内容我都快会背了……若作者在上海,我一定要去拜访一下他。”
这四人,以前是看过小说的。
但《真假千金》是他们看的第一部有标点的小说,还陪着他们在海上航行了两个月。
这部小说对他们来说,是不一样的。
几人聊着聊着,很快睡着。
他们的船虽然已经靠岸,但还在接受检查。经过必要的检查之后,他们才能下船,基本要等到明天。
第二天是周日。
桑景英、桑景雄等人都不用上学,谭峥泓也不用上学。因此,今日吃早餐的时间比平日里要晚一些,桑学文还花了更多的心思来做早餐。
他煮了一大锅茶叶蛋,又煮了一锅粉丝汤。这边的粉丝汤,味道很清淡。清水煮的粉丝汤里只加了猪油和盐,盛出后,撒上葱花、榨菜末和肉沫,就能吃了。桑景云很喜欢,吃了满满一碗,外加两个茶叶蛋。谭峥泓也吃了两碗,外加三个茶叶蛋。吃完就开始跟桑景云说自己学校里的事情。
说着说着,他还邀请桑景云跟他一起出去逛逛。桑景云欣然答应。
今天她是肯定要出门的,毕竞今儿个,是《全球瘟疫》第一天刊登的日子。也不知道这次,高汉林会不会又一口气,用几天的时间把这部小说登完。两人到了外面,谭峥泓突然低声对桑景云道:“桑小姐,你知道吗?陆政安租了我建的房子住!”
桑景云微愣,随即问:“怎么回事?”
谭峥泓就说起陆政安的事情。
前段时间,陆政安家里又被砸了一回,只能跟学校预支薪水,另外租房。正好前段时间,谭峥泓跟诺伯特他们合伙盖的、由桑景云设计的"宿舍楼”已经竣工,开始出租,陆政安就租了一间,一家人住进去。谭峥泓问桑景云:“桑小姐,需不需要我把他赶走?”桑景云想了想道:“不用。”
陆政安不是什么好人,但到底是陆盈的亲弟弟。他日子真要过不下去,说不定陆盈会心软,会想要帮他。让他在外面这么过着吧!
“也行。“谭峥泓开口,又道:“桑小姐,那块地盖了房子出租,收到的租金着实不少,比盖成商铺出租更划算。”
“那是必然的。"桑景云开口。
谭峥泓盖的房子类似六七十年代的工厂宿舍,全是不到五十平的小房间。他们建了好几栋楼,每栋楼还有足足四层外加一个小阁楼,再加上租界的房租很贵,这些房子收的租金,怕是跟盖一家工厂赚的钱都差不多了。两人正聊着,就听到了报童的呼喊声:“卖报卖报!《上海日报》又送小说了!”
桑景云听到这话,就想去买报纸。
结果她周围的几个人抢着上前,把报童手上的《上海日报》全给买了。《全球瘟疫》这部小说,今天是第一天刊登,怎么就有这么多人抢着买?桑景云很不解,然后就听到那些买了报纸的人在聊天:“之前那部《梦游莫斯科》,很多人集齐全套报纸之后,高价卖出。这部小说我们也可以将之身齐。”
“也不知道这次的小说,是不是东兴所写。”“希望这次的小说,跟《梦游莫斯科》一样好看!”桑景云知道前段时间,有人高价收购集齐的《梦游莫斯科》全套报纸。据说到后来,一整套报纸的价格,都涨到十元了!没想到现在,因为这个原因,竞然让很多人在对《上海日报》刊登的新小说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就购买《上海日报》。桑景云找到一个报摊,才买到两份《上海日报》。至于谭峥泓,他家订购了很多报纸,报商会安排人往他家送。而这个时候,上海码头上,四个浑身发臭的留学生从船上下来。他们有些受不了自己身上的气味,就花钱找了个旅店洗漱,同时打算买几份报纸看。
《申报》这样的报纸,肯定是要买的。买报纸的时候,看到很多人抢购《上海日报》,他们便也买了一份。
这《上海日报》,对他们了解上海,肯定有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