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卫崇(一)
(if线,本章和上章作话都预警过了,请务必阅读)皇帝死了。
朱津几乎是盼着这一刻,早做足了准备。当天傍晚,皇帝前脚咽了气,后脚,一个小医丞便偷偷出了殿门,把消息递给了一旁的宫卫。趁着宫门未关,那宫卫顺畅出宫,一路到了朱津府中。不过半个时辰,朱津就已经接到了信。
他先勒令城外大营警备,关上城门,并派人在京中几条大道中巡逻,实行宵禁,避免城中生变。紧接着,又命裴方带着人围住了北宫,死守宫门,任何人不能进出。
皇后…哦,现在可能需要称太后了,太后也不能。这一连串的命令下来,人从朱津这个大司马的府中进来又离去,一切都在他掌控之中,他才不紧不慢地牵出自己的马,带着府中亲兵,大摇大摆地进了北宫。
皇帝死在永巷一一也不奇怪,南宫中早就人满为患,哪里还有新人的位置,哪怕承了恩宠,老皇帝不给“名分”,也不过和那些宫女下人们一齐挤在永巷,时日一久,这里几乎成了皇帝流连忘返之处-一当日与他缠绵的宫娥,也不过才见这位老皇帝两面,这夜极尽讨好,也大多只为从这拥挤晦暗,不见天日中的永巷里逃离。
她如何能料到出了这样的事,事发之后,一直裹着衣服在角落里瑟瑟发抖,连哭也顾不上了。眼见一个时辰过去,无论太医令怎么颤抖着,几乎不择手段地行针,皇帝那外强中干的身体也再没有动静,而就在她战战兢兢之时,殿门还被人推开了一一
朱津到了。
许是想到他在河间屠城时的凶名,许是这几年间他本就在北宫中横行霸道,宫中被他处死的冤魂没有上百也有几十,当众人拜下行礼时,那宫娥却没有动。
她双眼一闭,吓得昏死过去了。
当然,朱津见过太多被他吓到的人,就算是生生吓晕,这也不是头一回了。他只是把眼一眯,看了那女子一眼,低声道:“丢这儿碍事,先拖出去吧。”
一一他没说要杀,也算是心情极好,格外开恩了。宫人急忙把人拖出去,又让开地方,容朱津近前查看。要说皇帝是死在那事之上……还真没有什么好看的。但朱津却一点也不介意,甚至伸手过去,细细地探了探皇帝的鼻息与脉搏。他虽然不懂医术,这一点常识还是知道的。“果真死了?"他又问太医令。
“是的。"太医令跪在地上答道。
那一刻,好像面前死的不是什么皇帝,而是一头推迟了许久,才刚宰杀的猪。
“……那先收拾了吧。”
朱津不再耽搁,转身而去。
此时,月亮方才升起。
皇帝崩逝的消息也才传到徐皇后的崇德殿中。就这一个时辰不到的时间,局势已经全然被朱津掌握。永巷、崇德殿,均在北宫,徐皇后的人想要传递消息,就算是从端门光明正大地出去,也要治一个夜闯宫门的罪。
何况裴方正带兵守着呢。
但徐皇后并没有急。
连她宫中一直跟着她,曾经为她出谋划策过的宫女也急得团团转,但她仍然没有急。
“好了,该干什么干什么。这么大的事情,明日起来总会有个结果的。”“………可若是大司马……”
那宫女顿了顿,终究还是不敢真把"谋朝篡位”四个字说出口来。“你放心,他既然如此大费周章,当然是为了不引起任何事端。”“但是不是总该给东宫那边…”
“…传个信?“徐皇后笑着帮她把话说完了,“真的有必要吗?朱津规规矩矩等了这么多年,突然开始动作起来了,你觉得他们觉察不到?退一步说,就算太子不懂事,难道……
一一难道徐鸯还不知道吗?
但这事实在是"不巧"。
今夜,不仅北宫出了大事,南宫也出了件不大不小的事。太子卫崇从下午就"蹲守"在东宫正殿里了,可惜直到夜里,直到遥遥的北宫已经进了军队,直到另有一波军队也从北宫出来,马不停蹄地赶到南宫,把南宫也团团围住…他也没有等来他的太子妃。太子妃,徐鸯。
徐鸯不在东宫,自然也不是没有缘由。
当然,这件“夫妻间的事"比起隔壁那件"事”,算不得什么,但对于卫崇而言,再小的事,被他这么一闹,也成了大事。起因不过是徐鸯渐渐接手了南宫的宫务,而这南宫不止人多,又都还是有些恩怨情仇,也有些脾气的宫妃,算起来都还是她的长辈。因此,但凡有事情,总要花上不短的时间来解决。
徐鸯白日里忙得脚不沾地不说,连夜里也总要腾出时间,打理这些琐事。…或者也可以说是没有起因。
毕竟,自这一条早就订下的婚约如期履行,也就是徐鸯入宫以来,东宫不知道爆发了多少次争吵。
有段时间是卫崇于那事上实在笨拙,又没人教过他要收敛,徐鸯被弄得疼得要死,忍了几回,终于在床上打了卫崇,堂堂皇太子,脸上红印子好几日没有消掉,他觉得没脸,当然四处发脾气;还有一段时间是徐鸯在宫里待腻了,总想出去转一转,原也是同卫崇商量过、卫崇首肯了的,只不过,等她一回来,卫崇在殿里瞧见她在门外与那送她去马场的宫卫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