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音 > 历史军事 > 家祖左宗棠 > 第53章:第二次黄海海战(四)

第53章:第二次黄海海战(四)(1 / 2)

雷击战术,惟置之死地而后生!

程璧光深谙此道,通过传话筒朝着总管轮大喊到:“鼓风!提速至18节以上!”

鼓风,即强压通风,通过这种办法可以临时提高战舰的速度。

程璧光接连下令,要求各舰跟随广元号号令行驶,持续加速,不得随意变更航线,不得提前施放鱼雷。

各舰跟在广元号身后,形成1个“人”字阵型,迎着高千穗号的炮火向前。

1200米、1000米、800米,距离在不断缩小,受伤的高千穗号仅有15节多1点的航速,而对面跑的最快的是广谦号,根据广元号观测手的事后估计,广谦号的速度很有可能超过了20节,整艘军舰就像是在海面上飞行。

当距离来到7百米处,右侧广亨号舰上火光1冒,靠近舷侧的地方发生爆炸,然后就看广亨号陡然减速,很快被抛在战列之后。

程璧光不为所动,抬手擦了擦表盘上的水沫,沉声下令道:“准备发射鱼雷!”

当距离来到4百米左右,广元号、广观号、广谦号受到了高千穗号的猛烈攻击,就刚才1直都没动用的260主炮也用上了。

广谦号吃了1发近失弾,整个舰船右半边裂开了1个大口子,几乎占了舰长的3分之1,舷侧的口子里冒出大量的蒸汽,但广谦号依然凭借着惯性冲到了前面,用撞角狠狠的刺进了高千穗号刚刚修补上的口子里,5枚鱼雷贴身释放,炸出绚烂的火花。

看着广谦号的决死冲锋,程璧光的眼中顿时涌出了泪水,用着略显沙哑的声音,程璧光朝着鱼雷室的传声筒大喊:“发射鱼雷!”

片刻之后,战舰前左右共3枚黑色的鱼雷,带着浓烈的蒸汽,纵身1跃,划过1个简单的弧形,头部略微下沉,没入水中,不到1秒的时间,头部重新出现在前方水面,带着白色的尾迹,用24节的极速,向着前方的战舰急驶而去。

随后,广观号和广亨号也释放了鱼雷,12枚鱼雷带起的尾航迹呈现出不太标准的扇面,向着对面敌舰急速而去。

完成任务的广元号高速左转,右舷扬起,转身离开现场。

程璧光抓着栏杆,扭头看向落在后方的广亨号,此时的广亨号航速大跌,舰首已经燃起大火,作为伤员,她已经被将死的高千穗号盯上。

但这点射速相比于鱼雷又能算什么呢?

算上广谦号释放的鱼雷,如今已经至少有十2枚鱼雷在高千穗号的身上爆炸了,就算是定远也该沉了。

而广亨号由于撤的及时,虽然舰体已经开始沉了1部分了,但还需要1点时间,广谦号就惨了,整个舰艏都被炸的不成样子了,几乎断成了两节,舰上的人也十不存1。

脱离雷区的广元和广观带鱼雷爆炸完毕之后立即返回,开始进行救援。

就在转弯时,广观号发现了逃跑的高雄号和后面追击的南琛、南瑞,立即发送了救援请求。

而南琛和南瑞也不敢怠慢,立即强压提起速度逼近高雄号,在500米左右的地方,两舰朝着高雄号倾泻了1轮炮火,同时各朝高雄号释放了两枚鱼雷,然后赶去救援广谦号和广亨号的战友。

孰料,这4枚鱼雷均没有击中高雄号,高雄号在发现高千穗号不对劲之后就立即右转,离开了这个地方,恰好躲开了鱼雷,但却被南琛号的203主炮命中,遭受了1发305炮弹的舰体中部本就脆弱,现在更是直接崩解,动力全失,舰上燃起大火。

靠近之后的南琛号和南瑞号才发现这场雷击战的惨烈。

广谦号舰体前部全部碎了,1道裂口横贯右舷,1直延伸到左舷后方,全舰108人仅有29人存活,其中还包括了13名重伤员。

广亨号水线处破了67个洞,等南瑞号赶到时,这艘战舰只有上甲板还在海面上,管带林国祥重伤。

林国祥也是1员身经百战的老将了,他是船政水师的第4位舰长,曾任琛航号管驾,邓世昌是他的副手,1875年牡丹社事件,他率领琛航号兵商两用舰往返台湾,参与对日作战;十年后的1885年,中法战争马尾海战,他管带济安号炮舰,参与对法作战,多次击中法舰;而如今,又是1个十年,1895年,他管带广亨号击伤击沉日舰高千穗号。

在另1个时刻,他同样经历了晚清所有的海战,丰岛海战中,他率领的广乙号是第1位打中日舰的战舰,那艘军舰正是浪速号,同时还向吉野和秋津洲两舰发射鱼雷,战后暂带济远号,参与威海保卫战,1907年又参与了南海海图的绘制,几乎集全了晚清所有的海防大事。

而另外两艘战舰也没好到哪里去,领头的广元号被1颗152舰炮击中,舰艉直接被削去1大半,舰桥被57机关炮射中,观通长殉国,帮带和驾驶2副重伤,程璧光本人也被破片击中,血流满面,左臂受伤。

不过好在到最后有广谦、广亨两舰替广元号挡了1下,受损还不算严重,位于最右侧的广观号受伤最小,全舰除了1个轮机工站立不稳被烫伤外,全舰没有任何的人员伤亡。

这1战的战果无疑是辉煌的,但付出的代价也相当大,两艘战舰沉没,近2百人死亡,2百多人负

最新小说: 本草纲目之药食同源 天子宁有种 政要 北齐不被骑 历朝皇帝降临从暴揍嘉靖开始 将北伐进行到底 袁术:我真不是大汉忠臣 大秦皇子:退婚王妃后悔了,还帮我纳妾! 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亮剑:从晋西北打到上甘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