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对好。
随后,匠人们过去把木桩子重新拔出来,重新埋好,埋好之后,把石头拉起重新试了试,还是有点偏,于是乎只能继续拔了重埋。
李孟羲看着匠人们繁琐的忙碌步骤,他不由皱眉。
经匠人们一阵“调试”,终于,吊杆调好了,调好的吊杆正对准下边的模具,石头高高拉起再落下来,正好砸进模具正中,不会再砸偏了。
接着,民夫再次忙碌起来,滑轮组的省力效果是很强的,只民夫一人,轻而易举的就把大石头给拉了起来,然后不停的把大石头调起放下吊起放下,大石头冬冬冬冬砸个不停。
在砸了约莫四五十之下之后,正当李孟羲认为没问题了的时候,石头又一次下落,卡察一声,又砸到模具了。
李孟羲以为是民夫起落的太赶趁了,石头还没稳当就给放了下来,石头晃荡了,这才把模具给砸了。
造城匠人走了桩子下,抬头看了看,接着看了看桩子,发现桩子歪了,他抱着桩子狠往一旁扶了一下。走回来,匠人说出了原因,原因是杆子埋的仓促,埋的浅,加之土软,石头又太沉,石头一边坠着,坠着坠着就把桩子带斜了。
李孟羲心想,桩子埋的浅了,那埋深一点不就妥了。问题不大。
随后,良久没有再出现问题,又砸了一阵之后,造城匠人邀李孟羲过去查看详情。
李孟羲跟着匠人到了墙头上,他看到,经一阵夯砸,石头砸的地方砸出了一个深坑。
匠人指着坑给李孟羲解释着,“军师,你看,用辘轳只能砸一个地儿,要是用人抬着砸,左边右边都砸的到。”
经匠人一讲解,李孟羲明白了过来,原来,在工具不够精确的时候,人工是更精确更高效的手段。
用吊杆吊着石头,石头直上直下的只能砸一个点,而用人力的话,一群人可以控制着石头左右微调,让边边角角里里外外通通给砸瓷实。
李孟羲意识到,简陋的滑轮还真不如人力好用。
但,他并不想就此舍弃了滑轮,简陋的滑轮不好用,那就弄精致的滑轮。
李孟羲抬头看去,一抬头,他吓了一跳,一个没注意站到大石头下边了,这要是绳子卡察一断,人就凉了。
推荐下,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 .. 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李孟羲赶紧跳下墙去。
远离了危险,李孟羲抬头打量吊杆,他想,石头太小,不与模具完全契合,这个问题似乎可以解决的。
石头太小,那就坐一个跟模具一样宽的石头不就得了,这样,石头落下来,左右都能砸到,没有死角了。
李孟羲将想法说给造城匠人听,造城匠人听得直挠头,又不好反驳,造城匠人只能笑笑,“军师高见!”
李孟羲的方法是个好方法,只是,太繁琐了,还得把石头给凋刻好,还得每次放模具的时候把模具放的跟石头一般宽窄,麻烦的很。
李孟羲抬头盯着大石头观察,他发现,大石头形状很不规则。按李孟羲的理解,他觉得,石头底下最好是平的,这样砸下来才能把泥土砸的平整
有了想法,李孟羲叫过传令兵,他吩咐传令兵去铁匠营,让铁匠们造一个方棱四正的大铁块送来。
传令兵领命而去。
大铁块要造好还得一阵时间,李孟羲让人继续拉着石头继续砸。
很快,下一个问题出现了。
当李孟羲觉得砸的差不多了的时候,他让民夫换一段再砸,结果此时他发现,换不了。
只一根木桩子一根横臂结构简单的吊杆,根本就没办法像后世的吊机那样可以左右转动,可以伸长收缩。也就是,吊杆只能固定砸一个点,往边上再挪一点都做不到。
李孟羲想,可以把吊杆给改进一下,改成可以转动,可以伸缩的结构,就如后世的吊机那样。
李孟羲对自己的想法很自得,他立刻把想法告知了身旁的造城匠人。
造城匠人听完李孟羲的讲述,他抬头看了一眼吊杆,脑海中想象了一下李孟羲的描述,造城匠人不由挠头。
犹豫片刻,造城匠人不得不告诉李孟羲,“军师啊,要说把桩子转起来,这个好弄,可,桩子就是能转,还是不成啊。”
造城匠人拿手横着比划了一下,“本来够长,斜了一下,不够长了。
本来正对的准,转了一下,对不准了。”
李孟羲盯着吊杆,眉头皱起,思索片刻之后,他明白匠人的意思了。
匠人是说,桩子能转,还得配合横杠能长能短,这样转着才有用。要是只转向横杠不变,没用。
李孟羲明白了,要想有一个能自动转向的吊杆,还必须得有一个能精确伸缩的横杠,缺一不可。
在李孟羲寻思能伸缩的横杠好做不好的时候,边上,匠人尽职尽责的建议着,“军师啊,能长能短的杠,做是能做,可做着麻烦不说,还容易坏……”
至此,李孟羲明白了,为什么一开始匠人会说滑轮不好用。是当真不好用,当真没有人力好用。
李孟羲意识到,后世那种会转会伸缩的吊机,放在汉末,根本就做不出来,就算做出来,性价比也会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