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班,防止上课分散注意力,不设置同桌。但因为我宣传委员的身份,交际圈不断扩大,覃安茹是文艺委员,文宣不分家,我们在多次合作中培养了深厚的友情。她跟崔心怡一样能歌善舞,全身散发春天的气息。我从来没想过我会和这样的姑娘成为挚友。大概她和崔心怡一样,拥有一颗包容又善良的心。安茹也住在本区,跟我一样走读,每天放学我们俩会一起坐车回家。
于津哲由于中考成绩非常好,成为这个保送班里为数不多的非保送学生,又因为各方面能力突出,在高二初的班委改选中打败之前最好初中保送过来的原班长,成为了新一届领头羊,我和覃安茹继续连任。
我和他关系依然很好,但高中已然不像初中,为了避免诸多绯闻猜测,我们并不能像初中那样频繁互动。倒是郑星,会经常在我放学留下出板报的日子买好牛奶和三明治,到我们班等我离开。他回家和我同路,所以索性送我到家。一开始我也像让安茹不用等我那样,拒绝他的好意,后来他只好搬出于津哲。
“是…津哲…津哲他让我照顾你,怕你一个人回去不安全。”
于津哲没向郑星解释过“表姐”的事件,郑星一直以为我真的是比于津哲大几个月的家人。后来我才知道,那是因为于津哲早就知道郑星喜欢我,避免他误会我俩关系。
我在感情方面比较迟钝,或者也是因为当时眼中只有于津哲,压根没有发现郑星的心意。也怪他,一个阳光活泼的大男孩,在我面前愣是说不出什么话。
高一下学期的时候,爸爸升职成为科主任,主管整个心胸外科。他很高兴,想拿积蓄换套大点的房子改善全家的生活环境。妈妈两年前也已从部门主编升上了报社副总编辑,收入稳定,便同意爸爸的提议。
我无意中把这事跟于津哲提了一嘴,正巧当时他家小区有二手房房源。他住的地方算得上我们本地的高档小区,原本我们家并不会考虑,但那套二手房的主人急着出国定居脱手,加上于津哲他爸与主人是旧交,价格实在让人心动,爸爸便采纳了我的意见。
16岁那一年,我住进了于津哲家的小区。
二中虽然和我旧家同区,但在两个方向,加上新家周围交通便利,搬家之后离学校也不算太远,所以我仍然走读,只是跟安茹回家变成两个方向,变成跟于津哲一起回家。也因为这样,意外促成了安茹和跟她互相暗恋的体育委员郭瑞奇。他们两个得到契机一起回家,顺理成章地在一起。郭瑞奇是个木讷又踏实的人,在纷纷扰扰中居然和安茹一直走到了最后。
我跟于津哲却依然停留在好朋友。但我很知足,每天都能和于津哲坐同样的公交上学放学,看到他笑得灿烂,就觉得很幸福。
很快班级里便传出我们的绯闻,可没传多久就偃旗息鼓,因为于津哲又有了喜欢的人。和这份喜欢相比,曾经与崔心怡的恋爱简直是小儿科。
耿忆清。
于津哲最爱的姑娘,跟崔心怡完全不是一个类型。
我们高中为了鼓励普通班的学生勤奋念书,采用重点班轮换制度。每次月考或者期中/期末大考我们班的最后一名就得转去普通班上课,9个普通班的年级第一则有机会转入我们重点班。
这听上去非常残忍,但保证了我们学校高三优异的升学率,所以校领导们乐此不疲。
耿忆清是高一最后那次期末考脱颖而出的,在高二伊始转入我们班。
她长相虽比不上崔心怡覃安茹之类,也总算得上清秀可人,成绩好大概是她显著的优点。转来我们班后每次考试都能前三,我和于津哲都考不过她,只能屈居四五。她的刻苦和好胜心简直跟当年的“常赢”有的一拼。性格寡淡,没什么朋友,不好接近。可能天生于津哲就爱挑战,像小时候莫名跟我成为好友之后,又被她吸引。
作为班长,对新同学自然开始关心和了解。彼时的于津哲身高已经窜到183cm,长相帅气,运动学习皆擅长,作为重点班的班长和各种学生代表发言人物,在年级中已小有名气,偶尔会有女生递情书。
唯独耿忆清正眼都不看他。她家境困难,母亲重病,日复一日地学习,对其它毫无兴趣。像所有偶像剧一样,这反而令于津哲心上泛起莫名的涟漪,大概少男少女们都有这种犯贱的爱好。
因为家庭偏远,她只能住宿,学校减免了她的学费和住宿费。但这次于津哲没有选择再次住宿,原因在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