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完年,爸爸会在弟弟妹妹他们开学前回去。娘每次都是晚走几天,等我开学后等些时间再去。 二月初六,我开学后第一次放假回家,以为娘已经去外地了。回家也没有一点兴奋,想着还不如不放假呢。 我也没心情和左邻右舍的打招呼,就耷拉着脑袋,闷头往前走。 “回来了”。 “嗯?”我猛的抬起头,眼泪差点夺眶而出。 娘接过我手里的东西,我挽着娘的胳膊:“娘,您怎么还没走呢?” 娘看看我:“过两天再走”。 我也不知道说什么“哦,今天吃什么啊?” 娘说:“今天我过生日,我们吃饺子。” 那天之后我牢牢的记错了娘的生日:二月初九——我在家待了两天返校,娘第三天去了爸爸那里。 在那两天里,娘给我做了很多好吃的。返校的那天还带了炒的酱和炒花生。 返校后,我和舍友们都拿出在家带的“特产”一起分享。有的带了金丝小枣,自家熏的,特别甜;还有的带了自家晒的地瓜干(煮熟晒半干),糯糯的,很好吃。我带的花生又脆又香,也很受欢迎。 我们这边种枣的少,但是我宿舍八个人,七个人家里有枣树。一人分我一点,我就吃不完。可是他们家都不种花生,所以我每次是倾囊而出,才够我们大吃一顿。 炒酱和炒腌萝卜条是我们每人必备的加餐咸菜。一是想节省生活消费,有它们在每顿五毛钱馒头就够了;二是确实比食堂里的炒菜好吃。 虽然都是炒酱,但味道却不同:有的是鸡蛋炒酱,有的是肉丁炒酱,有的辣椒炒酱……而我的就是炒黄酱,什么配料也没放。但是他们都爱吃我的酱,他们说甜甜的,还有一股香味。我的酱也是先被我们干掉。 我们也都好奇为什么味道会不一样呢。后来我们一对比自己娘做酱的配料和过程,发现我娘做的酱比他们的酱多添了炒小麦。虽然我们也不懂其中区别,但是疑问也算是解决了。 每年我就是第一次带回的“特产”。花生我每年只带一次;酱和咸菜,虽然每次返校都会带,但都没娘给炒的好吃。我也尝试了很多次,但奇怪的是,不管怎么炒就是觉得不是那个味道。 对舍友们,我有时候觉得惭愧。因为不管我带不带东西和她们互相分享,我永远能得到“七份枣”。所以我是幸运的,能碰到这么的一群人,在学校我从不孤单。 但是每次放假回家,我都会觉得孤独。起初放假后,会先去奶奶家,但是他们总是上地,要等很久她们才回来。后来我就去地里找他们。 但是不管如何,拿了钥匙回家,都是一个人。 一到春夏院子就长满野草,冬天就变得枯黄;一进屋,就有股发霉的味道,炕上,地上,沙发上,桌子上……到处都是土。打扫完,下次回来依然如是。有时候不想打扫,就只打扫一个角落能睡觉就行……。 有时候也不想去奶奶家拿钥匙,在墙头爬过去就可以。 一般都是在奶奶家吃饭,不拿钥匙的时候,我就自己在家做一点。第二天多睡一觉,就可以不吃早饭,等到下午就又可以返校了。 有时候奶奶也会问,怎么这次这么长时间才回来一次呢?什么时候回来的,怎么这就走呢?…… 奶奶他们不知道我多久放一次假,不记得那天是周六,那天是周日,所以除了娘,没有人再接过我放学。 娘也不识字,怎么每次都记得呢? 一到返校心里就会亮起来。第一年,如果正好赶上我和班长一起放假,我们就会一起同行。有时候是约好的,有时候是刚好碰上。 第二年我的朋友复课一年也上了高中,从此,只要我们一起放假,我们就一起返校…… 但是孤单感还是越来越强烈,心里的光也慢慢变得暗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