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出真知,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
就这样,看书、请教、参考,东拼西凑外加自我消化,紧赶慢赶,田义终于用半个月时间,赶出了几份还过得去的新学期教案,如此,才稍稍松口气。
开学前最后一周,身为班主任,田义需提前到岗,做相关教学准备。他来到一年2班教室,见到了新学期与他搭档的副班老师孙馨。
孙馨的名头,田义在培训期间听过多次,尤其是她照顾孩子们的细腻、对班级节奏把控的稳定,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全校闻名。如此一位前辈,却被马林校长特意安排来做田义的副手,辅助在其次,带教用意不言而喻。而对于常年单打独斗的田义来说,突然出现了强大辅助,令他既陌生又欣喜。
“孙老师,谢谢您支持!我一定多跟您学习,有不合适的地方,劳您随时给我指出!”
“田老师客气,江山代有才人出,我老了,这些孩子,未来要靠你们!老太太我就是退休前,尽可能再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孙馨很谦虚,但田义却觉得她的笑容很深邃,似自带深意。
不过,没给田义更多深思时间,简单客套后,他们开始一起布置教室。
先是按照从教务科拿到的学生名单,制作并贴放标签。接着检查教室内的教具是否完整,查漏补缺。最后布置班级装饰,在原有基础上,描红添新,让教室更加绽放光彩,这一步骤,倒是田义挺擅长的。
准备完毕后,田义已是满头大汗。他随意擦了擦,抬手就想告别,却被孙馨一把拉住。原来,接下来才刚进入准备正题。
孙馨从包里取出一摞文件袋资料,平铺在讲台上。
“田老师,这是咱们班的学生资料。别看只有8位学生,可带一个特殊学生,会比普通学校带3个学生还难。我们首先要了解学生,才能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从容面对。”
“哦,是哈!您说得对!好!”
话虽如此,但第一次当老师的田义,对于“了解学生”四个字,理解得仍不够透彻。他跟孙馨一起,一一翻过学生资料,也只是记住了他们的大名、小名,以及属于哪种特殊学生类型。
整个过程,他或微微蹙眉,或凝神思考,或努力在脑海中搜寻相关疾病的特征,然后努力记住资料上学生的模样。
当田义看到最后一份资料时,停留了很长时间,并满眼惊讶。一直在旁认真观察他的孙馨,自然发现了,不由问道:
“怎么了?这孩子有什么特别吗?”
田义犹豫了一瞬,可觉得这根本就瞒不住,索性大方回答。
“孩子家庭成员这栏,写着母亲唐淇,她是咱们医务室新来的医生,我俩同时入职。”
孙馨是学校的资深员工,经验丰富,她微微一惊后,很快恢复如初。
“原来是她!为母则刚,当妈不易。同事的孩子,需要多照顾。”
田义没想到,学校的老教师竟没有过分教条,更没有苛刻地理解公平,反而颇懂人情世故。
“嗯,这些孩子,还有他们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容易。对了,孙老师,他们都会有陪读家长吧?”
“刚开学时,大多都有,后期的话,视不同孩子、不同家庭的情况,各有差异。不过,田老师,不要过分寄希望于陪读家长。”
“怎么呢?这些家长陪伴特殊儿童的时间也很长,应该很有经验才对。”
“田老师,这你就天真了!角色不同,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不一样。且不说他们有的家长本身也不太正常,还有很多隔代老人,或宠溺、或暴戾,或根本不懂教育,所以,我们尽力做好自己,尽量靠咱们自己来维持班级稳定,否则,苦果也只能咱们自己吞。”
孙馨说得诚恳,田义纵然有些疑惑,却也没反驳,微微点头,自行消化。
就在他以为“了解学生”工作已做完,将资料收拾好,放进背包,并再次抬起手准备告别时,再次被孙馨打断。
“上个月时,我们已经请家长带着新生来参观过学校。不过,按照学校迎新常规,开学前,班主任还要逐一做家访。”
“家访?直接上门?”
田义瞪大眼睛,一脸不可思议,毫不掩饰自己的震惊。他在入职培训中,听说过家访机制,却没想到,自己竟这么快就需要实践。一想到这都是担任班主任引起的,他就有种哑巴吃黄连的无奈。
孙馨自动忽略田义的意外与彷徨,继续一脸淡定地解释。
“是的,上门家访,这是每个班主任的规定动作,必修课。不过,因为他们上次来校时,田老师还没入职,他们只见过我,所以这次家访,我会陪你一起去。我看过了,这八个孩子住得远近不一,为家访更充分,上、下午各访一家比较好,四天能完成。这是我初拟的走访顺序,你看看有没有问题?”
说着,孙馨从包里,又掏出一份资料。田义哭笑不得地接过来,心中暗叹:一会儿一沓资料,这老教师的包里,到底有多少东西。
即便被推动得有些狼狈,心里哀号遍野,但已经被赶鸭子上架,明显无路可退。于是,他接过资料,没有细看便塞进了包里,嘴里还振振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