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前行都累得气喘吁吁,运粮队扛着沉重的麻袋,稍有延误可以理解。
兵士的情绪稍有缓和,几名校尉赶紧上前安抚,暂时没有哗变。
周胤仍装作若无其事,匆匆找到朱据。
“朱将军……”
周胤刚刚开口,朱据马上就转过身:“你别问我,我也不知道!”
“不是,我的意思是,蜀军随时可能杀来,咱得早做打算!”
周胤大胆建议,朱据却眉头紧皱,犹豫不决。
士卒昨夜没有吃饭,早上也没饭吃,如果中午还没哗变,那就是奇迹了。
就算没有哗变,也不会有战斗力。
若是汉军突然杀来,哪怕只是大喊一声,这两万兵马也要马上溃散。
为避免这种情况,只有两个办法:要么有军粮尽快送到,要么马上撤军。
催粮,早就派人在催,并且派了好几批人。
一直没消息送回,说明没遇上运粮队。
从此处到羊池坪,一往一返需要两天时间。
如果明天傍晚还没消息,基本可以断定:出事了。
主观上不愿相信,但这是事实。
问题是,明晚才能发现“是否出事”,那也太晚了。
而且现在这情况,不可能等到明晚。
正午!正午!
等到正午,如果还没粮草送到,最好的选择就是撤军。
可是,军令如山,岂能轻易撤军?
周胤刚才的话,并没提到“撤军”二字,但撤军的意图非常明显。
朱据听懂了言外之意,却明知故问:“周将军,你刚才说“早做打算”,具体是何打算?”
其实,他也有撤军之意。
但是,他身为领兵主将,不方便主动说出。
不仅仅是面子问题,而是违反军令。
如果由副将提出,一再请求并且理由充分,那就好办多了。
事后追究起来,正好推到副将身上。
而自己身为驸马,事情可大可小。
“我的意思是,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有人下山催粮,或者帮助运粮队运粮上山。”
“狗东西!”
朱据心里愤愤骂着,生无可恋。
周胤这家伙,把“撤军”说成“下山催粮”,还想让自己主动下令?
想借着“下山催粮”的借口,名正言顺溜掉,算盘打得啪啪响。
就算要“下山催粮”,也该自己去。
不,自己身为主将,肯定要坐镇军中——留下来等死。
不行!绝不能留下等死,更不能公然违抗军令!
“下山催粮”这种事情,必须自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