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恨不能马上就出海一搏风浪。
好在这一天,他并没有等太久。
之前已经造出的蒸汽机成品,让标准化零件的定制成为可能。
巨大的蒸汽机推动车床不停运转,以前几日几夜才能手工敲出的零件,现在不过片刻便能制作成功,而且同一批次的成品尺寸几乎一模一样。
金属船体的防腐工艺暂时不可能实现,所以船还是采用木质,加装了相对独立的密封舱,确保在单仓漏水的情况下,船体不至于沉没。
应该说,这一艘船,是集结了大航海时代造船技术的经验于大成。虽然看上去与时下流行的船不甚一致,但在性能和参数上,新船的预期都要远超时代一大截。
再加上,它还安装了史上第一台蒸汽机,由单纯的风力船转变为蒸汽和风力混合动力,一旦成功,墨宗的这艘新船便开启了一个新的动力时代。
这一日一大早,白鹭口船坞人头攒动。鱼忻、三水老道以及一大批工作在船坞的匠人都齐聚码头。因为人太多,有来晚的不得不而站在闸道边沿,都在探头探脑,等待着新船的第一次亮相。
如今白鹭口船坞已经发展到七座,除了最初从南石城带回来的那批船匠之外,最近又有不少在九凌湖学机械和锻造的生员加入。经过这段时间的磨合和成长,这些人逐渐与迅速发展的机械工具培养出独有的默契,其中一些肯钻研,有悟性的人俨然成为了可以举一反三,改造技术和工艺的专家,并且能够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术总结成体系,成为九凌城学院的船科教员。
宁锯子当初承诺他们的卡拉克没有造出来,但他们都参与建造了史上第一的蒸汽战船,这是何等的光荣!
与陆家动辄几层的楼船比起来,其实墨宗这艘船也不算很大,长约九十米不到,宽三十三米,蒸汽轮机房被建造于船体正中。
自从承压锅炉试制成功,蒸汽轮机的小型化便有了可能。宁非的青牛江之行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对于承压锅炉和功率设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只是毕竟是第一次成船,本次蒸汽轮机只开启了部分设计功率,并不准备满速运转试航。船体载重除了必要的淡水和粮食,便是最主要的舰炮和弹1药都放置在隔水隔潮的密封舱中。
封闭的船坞内,宁非带着纳达等人在做最后的检修。确定没什么问题之后,纳达进入锅炉房开始向炉内点火。煤炭都是事先准备好的,易燃且稳定耐烧。
宁非走上船头,对着远处瞭望塔的人挥了挥手中的旗子,船坞的木质闸门缓缓开启。
呜————
悠长的汽笛声响起,划破了海浪拍打岸滩的节奏。
站在码头上的众人先是被震得一惊,而后便听到了涡轮搅动海水的声音,一下一下,越来越快,一艘大船缓缓驶入了海口。
没有帆,没有桨手划桨,船的前进却从未有一刻的停顿。
站在下方岸滩的人感受更为直接,他们几乎是直面巨大的船体,看得到螺旋浆在水中不停转动,看得到巨大的钢质舵划开水流,便如传说中水中巨怪,强横霸道到令人无力反抗。
这……这就是他们造出来……这是他们造出来的?!
一瞬间,恐惧,惊愕,茫然,自豪,混乱,不敢置信。
种种复杂的情绪混合在一起,让围观的众船匠集体失声,好久都没人说得出一句话。
然而最震惊的,还属在驾驶舱内的林卡把头。
站在透明晶亮的玻璃窗前,视野开阔得让人难以置信,舵盘的操作稍微复杂,需要同时使用竖杆和绞盘,用小传动盘带动转动舵的运动,操纵着巨兽左右游曳。
舵盘前方的平台上,平放着一张海图。
只要林卡微微低头,就能看到图上标识的方位,简单明了。
看着窗外飘过的白色蒸汽,林卡把头的手心都在出汗,直觉生平从未这样紧张过。
哪怕是在大海上与风浪恶斗,也不及蒸汽船转向的小心翼
翼,顺利转弯入乌知河的瞬间,林卡僵直的肌肉甚至隐约出现了酸痛感。
呜——呜——呜——
低沉的汽笛声再次响起,悠长的三声,这次是在向这些时代的造物者们致敬。
码头上的众人屏气凝神,一点声音都舍不得发出,有人甚至闭上眼睛,用心去聆听这来自新纪元的声音。
呜——呜——呜——
又是三声鸣笛,大船下锚缓缓停在了乌知河码头。
原本安静的码头上瞬间响起了雷鸣般的欢呼,众人疯了一样的庆祝,东胡来的船匠们还跳起了民族舞蹈,拉着许多边城的同行一起,大家笑闹成一团。
驾驶舱内,林卡把头还保持着之前的姿态,身体僵直地站在驾驶台前,手中紧紧抓着舵盘的把手。
若是此刻有人靠近他,便能发现这个铁一般的汉子,眼圈微红,手指发抖,是从未有过的激动。
真正驾驶一艘完整的蒸汽船,和之前与宁矩子在青牛江上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有了这艘船,他感觉自己能够去到更远的大海,看到更远的天际线。
“好啦!”
站在船头的宁锯子举着一个大喇叭,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