呢?
发挥他的才能,把中信堂的事情,编撰成戏本,曲谱要新曲,好好宣扬宣扬,打响中信堂的名气。
没一会儿,宋惊羽来了,他原来就在和谭诩合作这件事情,他家有戏班子。他们宋家,他父亲宋侃在世时,养了戏班子。文人士大夫四个烧钱的爱好:修园子,养戏班,刻书,炼丹。说养戏班子烧钱吧,那是家里的男人,把在外面养女人养男人的花销,入了家里养戏班子的公账,才越发烧钱,他爹……哎,他爹没少混账,就不多说了,反正他爹为了平点帐,把戏班子对外经营了,还经营得有声有色,整个戏班就是宋家签了死契的下人,谢家接管了一段时间,宋惊羽长大以后,还给宋家,现在宋惊羽掌管。
他们排了戏,就让宋家班演出。
宋惊羽有一个非常大胆的想法,已经进过宫,进了端本宫,征得了皇太孙殿下的允准。
宋惊羽的祖父宋应期是皇太孙的老师,宋家的案子,皇太孙出头平反的,对于宋家仅存的血脉,皇太孙也当晚辈看的,宋惊羽有这个关系,可以面见皇太孙的。
宋惊羽看到谭晗和谭诩低头亲密交流音律的样子,先警惕了一下。
哈哈哈。
就男人看男人的眼光来说,谭晗的身形,体魄和才华,真是出类拔萃啊,他要是耽于男色,谁拿不下啊,他和谭诩是异父异母的兄弟,真逾越了,也是伪骨科,不算乱了伦常,不过谭晗是笔直笔直的,钢筋铁骨的,就是宋惊羽把谭诩看得太好了,发一下神经。
“大哥也懂音律啊。”宋惊羽继续发一下神经,道:“哦,也对,阿诩带去元和的曲谱,就是大哥抄写的。”
不解其意而抄写出来的东西,绝称不上一笔好字,谭晗懂曲艺之道,誊抄的时候,才会在笔墨上注入灵气。
谭晗轻皱一下眉,他为了考进士,家里万事不管,真是由着宋惊羽登堂入室了,他何至于和宋惊羽这么亲厚了。谭诩道:“我字伯昭,阿诩字仲弘。”
谭诩读书以后有了字,大家读书人,以字相称便是,名字,家庭里的关系,家庭成员之间称呼而已。
宋惊羽就直接略去称呼了,道:“我们不编中信堂的事,商贾之争还是小事,损及家国大义,才是大事。”
谭晗谭诩抬头凝视他。
宋惊羽真是胆大包天啊,道:“我们仿前朝故事,就仿前齐哀帝御驾亲征,饮恨草原的事。”
谭诩直觉这样闹太大了,瞳孔放大,谭晗压着谭诩的手,道:“区区蓬门荜户,不敢映射前朝事。”
宋惊羽拿出一封淡黄色纸绢,谭诩还不懂,谭晗立刻拉谭诩站起来。
“太子之命为教。”
皇太孙等同于太子,宋惊羽拿到了皇太孙亲自书写的教令,道:“是皇太孙令我等,将前朝哀帝的事迹,向百姓诉说一二。”
前齐末帝,庙号无,谥号孝哀皇帝,哀是平谥,克敌短折而哀。
前朝哀帝,不管他政绩如何,他至少有君王的骨气,做到了‘天子死社稷’,面对胡人大举南侵,他没有往南逃,往南迁都,他好刚烈的,带着朝廷的全副家当,京卫军,在前线守国土,他也没有像历史上几位‘战神’一样,有重大的军事失误,军事上败得离谱,就是后方发生了大地震,又下了三个月大雨,整个黄河中下游成为一片泽国,粮食,食盐,药品,军械,都供应不上了。我朝将士,饿着肚子在打仗,攻陷了胡人部落,反而得到了部分粮食和食盐。
全国最大的粮仓在哪里啊?
盐商,哪里最多?
前朝中后期,江东地区全面发展,已经都是龙头老大了。
在国战之前,商人重利轻……国家大义,江东地区联合晋商,买了很多粮食和食盐过去,他们也不是指望着哀帝败了,就是两边赚钱,大发战争财,然后开打了以后,自己这边,发生了天灾,有史记载,也是为数不多的大地震和持续性的大暴雨,国不可一日无君,就是没有‘君’了,哀帝那一年,二十五岁,他最大的儿子四岁,中宫所出的嫡子,两岁。君王北狩不归,朝廷群龙无首,北方流民遍地,就更加供不上去了。
皇太孙,如今同意宋惊羽,把这种前朝事迹搬上戏台,就是要敲打敲打江东集团。
是,赵家平天下,江东是出了财力,出了粮饷,但是他们做的事情,最多最多,也是将功补过。
谭晗谭诩宋惊羽在一起,先作曲。
江南曲艺多柔和婉转,不大适用。他们要创作一些激昂悲壮的曲调。
田桐在屋外听到一星半点,心中百感交集,掩面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