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胡惟庸看来,李善长一走,中书省左右两个丞相就都不在京城,而平章政事中,仅有朱文正一个,常遇春和廖永忠等人也不在。
至于剩下的,就只有胡惟庸这种级别的参知政事。
在这种情况下,朱文正不挑大梁,谁挑大梁?
而救灾这种事情,需要调动大量人力物力,多个部门通力合作。
这些衙门中大半都有李善长的党羽,随便哪个环节卡卡脖子,就问你朱文正到是急不急,慌不慌?
当然,像蝗灾这种大事,皇上一定会亲自过问,可朱元璋就算再注重此事,也只能在决策上参与,一到具体执行,还不得朱文正领着中书省来干。
这可是蝗灾啊,几十年未必能遇上一次,就算李善长还在,也未必能妥善解决。
一旦处理不好,闹得民怨沸腾,朱文正这口锅想不背都不行,弄不好朱元璋为了平息民愤,也只能忍痛下旨处罚他。
胡惟庸越想越开心,这真是一瞌睡就来枕头,老天终于也眷顾了自己一回。
…………
另一边,对于即将笼罩过来的危险,朱文正还一无所知。
他刚刚给太子上完课,便急匆匆向吏部走去。
说起来也怪,几天前他就向吏部举荐罗贯中为七品中书舍人,可这么小个事情,却迟迟不见下文。
吏部不审批,罗贯中连腰牌都拿不到,根本没法正常上班啊!
朱文正走到吏部大门口,迎面正碰上吏部尚书樊毅。
樊毅也有五十多了,须发渐白,精神却很足,看起来有种仙风道骨的模样。
一看朱文正来了,樊毅急忙丢下手中公文,热情上前迎接道:
“下官参见平章大人!”
这老头总是笑脸迎人,朱文正上次来,也是这般模样,对其印象还不错,便四下张望了一番,说道:
“樊尚书,都快到饭点了,还在忙呢?”
这是句体己的实话,大明初建,六部职能尚未完善,连后世常见的各司都没有设立,不光人手奇缺,公务也是相当的繁杂。
朱文正放眼望去,只见衙门里十几个官吏,全都趴在桌上奋笔疾书,每人面前的公文都堆积如山。
在这种压力下,怎么可能不幸苦?
樊毅笑呵呵道:
“多谢大人关爱,只是公务繁忙,上午的事情处理不完,下午马上又会堆过来,有时实在来不及,就只能在衙门里边吃边忙了!”
“嗯!”
朱文正点点头,又说了几句体恤的话,樊毅见他似乎有事,便开口问道:
“不知大人来吏部,可是有事要办?”
朱文正不想耽误他时间,直接问道:
“前几日,我向朝廷举荐了个人才,手续怎么还没下来?”
樊毅一拍脑门,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说道:
“大人交代的事情,下官不敢怠慢!只是您瞧瞧,最近事情实在太多,一件件都得办。
大人只管放心,稍候些时日,很快就能办下来!”
樊毅话虽说得漂亮,人却丝毫没有把朱文正往里迎的意思。
朱文正不想一拖再拖,便自己走进衙门,随手拉了张凳子坐下,大大咧咧道:
“没事,你忙你的,我就在这等着!”
这下子,樊毅脸色有些尴尬,只能屁颠屁颠的跑去泡了壶好茶,奉给朱文正道:
“大人若是还需要些什么,直管叫我!”
朱文正挥挥手道:
“啥也不用,忙完了赶紧把事给办了!”
樊毅嘿嘿一笑:
“那大人见谅,下官这就去办公了!”
说完,樊毅就一头扎进自己那堆巨大的公文堆中。
朱文正坐了快一个时辰,百般无聊,茶水都换了两次,也没见樊毅桌上的公文少了多少。
不多时,七八个官差竟然两手提着食盒,给吏部送饭来了。
樊毅见朱文正还在这里,便拿了一盒饭,主动递过来道:
“大人若是不嫌弃,就将就将就吧!”
朱文正打开盒子一看,只见里面有两个素菜,一碗米饭,虽说不上豪华,但也比他行军打仗时强多了。
朱文正拿起饭碗,几下将饭扒完,又等了两个时辰,还是一点着落没有。
朱文正有点不耐烦了,起身走到樊毅桌前,问道:
“樊大人,一点小事,今日就给我抓紧办了吧!”
樊毅两手一摊,还是那副迷迷糊糊的模样,说道:
“哎呦!大人,您也看到了,咱们不是不办,实在是忙不过来啊。
这些公文今日就要全部处理完,还等着下发各省,要不您先回去歇着,等办完了我亲自给您送去!”
朱文正就算心再大,这回也算听出味来了,人家不是不能办,就是要给你拖着。
这吏部尚书樊毅,只怕多半就是李善长一伙的。
朱文正“噌”的一下,心头火起,当场就准备发作。
可转念一想,发火也得有个由头啊!
首先,樊毅并未怠慢自己,好茶好饭伺候着。
其次,人家也是按流程办事,完全符合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