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法严苛,痛骂和抗拒的不少,骂商鞅的也不在少数。 在后面感受到了新法的好处,又开始夸奖商鞅,吹他的彩虹屁,而且这批人与之前骂商鞅的是同一批人。 这时商鞅并没有觉得扬眉吐气,而是严肃地把对方投入大牢——不是记仇,是觉得这种吹捧容易让人得意忘形; 再比如,秦法还有一条罪名:功而不受赏,为罪。 说到这里,荆咕特意放出了一条现代的影视剧视频,加入了自己的创作,觉得有些搞笑: 【假如明清时期的儒生穿越到秦国会怎么死?】 大秦的以功换爵制度,后来从军队蔓延到方方面面,无论是种地、经商还是其他,只要有功就赏。 哪怕是明清的儒生穿越来秦国,哪怕思想与大秦主流的法家思想不和,若是单纯的兴私塾教化民众,也能得到朝廷的封赏。 当大秦的官员来宣布给儒生的奖励:“赏爵位……” 儒生习惯性的谦虚一句:“小生实在是愧不敢当……” 结果刚刚表情和善的官员脸色一变,表情突然严肃起来,从腰间拔剑架在儒生的脖子上: “功而不受赏,为罪,来人,把他抓捕入狱稍后处置!” 儒生:!!! 儒生被一杀。 . 儒生经人提醒才知道,秦法中明确规定:功而不受赏,为罪。 这种理论,其实孔子也有。 鲁国曾经有一条法律,鲁国人若是在外见到鲁国同胞沦为奴隶,只要能赎买回国帮助恢复自由,鲁国可以给予补偿和奖励。 孔子的弟子子贡赎回几个鲁国人后,拒绝了赏赐,结果被孔子痛骂一顿,因为子贡拒绝了赏赐,后面的其他鲁国人可能面临两难的选择,要么自掏腰包赎人了也不能要求赏赐,要么直接选择不赎。 孔子另一位学生子路救了溺水者,接受了溺水者的牛,子路大大方方收下,孔子反而表扬了一番。因为这样可以鼓励其他人救人。 儒生想起圣贤的典故,反映了过来,连忙求饶,一开口又顺嘴了: “大人,法外开恩啊!” “法不外乎人情,我这也是不知者无罪……” “什么?”官员大惊,本以为普通的罪犯竟然如此胆大包天,敢说出这样反.叛的话来。 “法就是法,什么人情,大秦以法立国,你这是动摇国本,斩!” 儒生:!!! 儒生被二杀; . 秦昭襄王嬴稷重病,儒生想拍马屁,故意发起倡议:“君上如今病重 ,我们不如让老百姓自发捐钱,筹钱后买牛杀了祭天,为君王祈福。” 贵人倡导,小吏宣传,经过商鞅变法后对新任务都比较顺从的黔首哪怕不舍,也还是捐出部分钱财。 最后,提倡的官员拿着众筹的钱,去买了牛,宰杀,祭天,祈福。 最重要的是,还要写奏折上去,让君王知道自己的诚心。 儒生用尽了自己的华丽辞章一通赞美,最后表示:“陛下,这是黔首对您的敬爱,是黔首为您在祈福!” 嬴稷感动了吗? 可感动了,病愈后立刻下令廷尉府彻查。 嬴稷听到祈福消息,勃然大怒:“谁人号召的如此荒唐之举?知不知道耕牛多么重要,杀牛祭天,这是为寡人祈福吗?这是想斩断大秦的根!” 儒生被三杀…… . 明清的儒生:感觉被针对…… 他们果然与大秦八字不合,互相嫌弃。 “这哪里有问题了?不就是一句话,怎么能因言治罪!大秦果然是暴秦!” “法不外乎人情哪里有问题了?连情义都没有,秦法过于严苛了!” “耕牛是重要,但是谁祭祀不用三牲?天子之礼理应用最贵重的牺牲,这样的诚意,秦王竟然看不到,不愧是秦王!” 儒生们你一言我一语,说得头头是道,放在明清时候的环境,看起来完全没问题。 但是儒生们不知道,秦王不是后世封建专.制集权的皇帝,朝廷也不是秦王一个人的一言堂,嬴稷下令彻查后,律法一道道往下传,要经历百官的审查和证据。 在真实的历史上,真有官员众筹后给嬴稷祈福,事后嬴稷给丞相下令,丞相给廷尉府发公文,廷尉府再往下命人彻查,最终结果呈上去,所有参与者被判罚甲两副,也就是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置办两套铠甲交给国家。 ——这也就意味着,秦国的所有重臣都认为,耕牛比给君王祈福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