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州外海。
昌国州,舟山岛东北有黄大山岛,附近洋面因此被称为黄大洋,这是大黄鱼汛北上舟山群岛区域的第一站。
又是个晴好天气。
营海司郎中刘琏乘坐营海使大人那艘大名鼎鼎的五千料座舟驶入黄大洋,站在上舱顶层甲板上,望着周围广阔洋面上正在忙忙碌碌的数以千计大小渔船,刘琏脑海中只闪过两个字。
盛世!
惟有盛世,才能有如此景象啊。
刘琏没有忘记,就在二月份海军都督府和营海司初设时,明州外海,因为战事初定,还是一片残兵盘踞海寇横行的混乱状态。当下,才过去短短三月时间,海疆靖然,百姓安定,甚至能有三千余艘渔船竞相出海的盛况出现。
刘琏私下听一些老人说过,上一次如此,已经是二三十年前,那时的年号还是至元。
随后,东南群雄并起。
义军与官府打,义军与义军打,义军与官府讲和了,官府又和义军闹翻了,如此你来我往,二十多年没有过消停,乱世之下,百姓只求一个活命,既无法也无心再从事生产。
直到现在。
当下,望着海面上的情形,刘琏又想起了某个少年。还有这次出海之前的小小闹剧,不由露出微笑。
巨舟在周围船上船工渔户的瞩目、欢呼甚至跪拜之中穿过渔船密集区域,来到一片鱼群上方,下碇停泊。
甲板上,数百船工开始搬出各种各样的捕鱼设备。
主要是海钓相关。
沿着数十丈长度的两侧船舷,很快有上百只小型绞盘被固定好,又有人抬出一筐一筐的小号鱼虾,绞盘边的船工将作为鱼饵的鱼虾挂在绞盘绳索附着的大号鱼钩之上,一边挂饵,一边有人转动绞盘放下绳索。
刘琏离开顶层甲板来到一侧船舷,看着船工渔民们的操作,本以为如同河钓那般要等待片刻,然而,绞盘上三丈长的绳索刚刚放完,船工就直接开始收绳。
刘琏停下脚步站在一台绞盘边观看,很快,第一条鱼就已经出现,还是一条足有三尺长十余斤重的大鱼。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
操作这台绞盘的一个船工也是个知趣的,取下大鱼,立刻捧到刘琏面前,笑着道:“托大人福,第一条少说就有十五斤哩,大人瞧瞧。”
刘琏也不嫌鱼腥,直接伸手接过,刚入手,这条被钓上来的大黄鱼便弹动起来,那船工和刘琏身边随从连忙上前,一起帮着或抓或托,船工还一拳头砸在大黄鱼脑袋上,顿时消停。
衣裳都被打湿的刘琏依旧不在意,带着笑掂了掂,确实有十多斤。
旁边绞盘还在收回绳索。
待到最后吊在底部的石坠上来,一串鱼钩上,总计有六条鱼,还都是两三尺长的大鱼,合计少说四五十斤。
鱼获上船,另有渔民现场进行处理,剖鱼,腌制,装筐,抬离甲板送入船舱。
流水作业,一气呵成。
刘琏一直在甲板各处走动,话语不多,只是观看。
倒也发现问题。
处理鱼获时,除了鱼鳔和鱼肝,前者不需多说,后者按照翰林说法也具有药用价值,其他下水都直接丢入海中。
刘琏觉得有些浪费。
再想想,也是没办法。
鱼肠之类的下水或许能食用,却不易保存。
如果一同腌制,盐倒是不缺,却又没有整鱼那么容易进行后续处理和运输。
丢入海中,反而更便捷。
这么转了一圈,刘琏回到大船后段下层舱室入口,这边有一台磅秤,还有吏员一边称量一边纪录。
刘琏看过账簿。
只是两刻钟时间,就有37框大概1800斤初步处理好的鱼获被送入船舱。
巨舟带了500人出来,营海使亲自定的目标,要带5000担鱼获回去,每人10担的任务。
刘琏最初还有些担心完不成任务。
毕竟5000担,可就是50万斤,这不是个小数目。何况又是用海钓的方式进行捕捞,怎能与网捕相比?
站在船舷边看过水中密密麻麻的鱼群,再看过船工渔户们的钓鱼操作,刘琏就放下心来。
甚至还觉得,5000担的目标,是不是低了一些?
毕竟这艘巨舟满载两三万石粮食都没问题,既然如此,担鱼获,或许,也只是个时间问题。
那就多待几天。
刘琏正要再看,有一艘千料海船靠过来,距离百丈时停下,有人乘坐小舟转来这边大船。
来人是另外一位营海司郎中方礼、昌国知州徐攸和自家营海使大人的妾弟黎圭等几位大小官吏。
既然是一次全面出动的海捕,再让正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