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林村的祠堂内,陈天阳刚刚结束了对村民的动员。他安排了简单的防御计划:在村口设置路障,准备弓箭和农具作为武器,组织壮丁轮流值守,并在村中挖掘陷阱。
陈天阳微微一笑:“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流寇虽众,但缺乏组织和纪律,只要我们做好准备,未必不能一战。“
“公子,您该休息了。“老吴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药汤,关切地说道。
“老吴,我想了解一下关于我自己的事情。“陈天阳放下药碗,试探性地问道。
陈天阳点点头:“恐怕是高烧烧糊涂了,有些事情记不太清楚了。“
陈天阳静静听着,这与他从村长那里了解到的零星信息相符。
“我的父母,他们是怎样的人?“陈天阳问道,他想了解更多关于这具身体原主人的信息。
陈天阳沉默片刻,问道:“我的书房在哪里?我想去看看。“
陈天阳摇摇头:“我想看看我的书籍和文稿,或许能帮我恢复一些记忆。“
这是一间不大的房间,但收拾得很整洁。一张书案,几个书架,上面摆满了线装书籍。墙上挂着几幅字画,笔力遒劲,想必是原主人的作品。
“原来他也对兵法感兴趣。“陈天阳心中暗道。这倒是个巧合,或许能为他接下来的行动提供一些便利。
在书架的角落,陈天阳发现了一个上锁的小木匣。
老吴看了一眼,神色有些复杂:“是老爷留给公子的遗物,公子平日很少打开。钥匙在公子的贴身荷包里。“
他先拿起那封信,信纸已经泛黄,但字迹依然清晰:
为父官场失意,恐连累家人,故留此信。我陈家世代忠良,虽遭不幸,亦不可忘祖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日若有机会,当为国尽忠,为民请命。切记,乱世之中,明哲保身固然重要,但更要心系天下。
愿你前程似锦,无愧于心。
陈天阳读完信,心中一震。这位陈侍郎虽身处逆境,却仍心系家国,实在令人敬佩。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陈天阳低声念道,这是《周易》中的名句。
“原来如此。“陈天阳若有所思。这些信息对他来说无疑是宝贵的资源。
“什么事?“
陈天阳眼睛一亮:“你是说,有证据能证明我父亲的清白?“
陈天阳沉思片刻,问道:“老吴,你可知道现在朝中局势如何?魏忠贤的党羽是否还在朝中掌权?“
陈天阳点点头。从历史上看,崇祯确实在即位后不久就铲除了魏忠贤,但官场上的党争从未停止过。东林党、阉党、齐党等派系之间的斗争,加上满清的威胁和农民起义,使得崇祯朝政局动荡不安。
他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的山峦。崇祯十五年,距离明朝灭亡只有两年时间。如果历史不变,两年后,李自成将攻入北京,崇祯皇帝将在煤山自缢,满清入关,中原大地生灵涂炭。
“老吴,“陈天阳转身问道,“我在村里教的学生有多少?“
“明日起,我要改变教学内容。“陈天阳说道,“除了读书写字外,还要教他们一些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农耕、医术、算数,还有......“陈天阳顿了顿,“自保之术。乱世将至,他们需要学会保护自己。“
“对了,村里可有铁匠铺?“陈天阳又问。
“好,明日请他来见我,我有些事情想和他商量。“
“老吴,我想再了解一些关于我自己的事情。我在村中的名声如何?与村民关系怎样?“
“那就好。“陈天阳点点头,“明日流寇若至,我们需要全村上下齐心协力才能渡过难关。“
夜深了,陈天阳躺在床上,却难以入睡。他的脑海中回荡着今天获取的各种信息:陈家的往事、原主人的身份、即将到来的流寇威胁、以及那本记载着陈家秘密的册子。
“陈云,不,现在我就是陈云。“他喃喃自语,“我会让这个名字在历史上留下痕迹。“
陈天阳闭上眼睛,开始在脑海中梳理防御计划的细节。他知道,凭借现代军事知识和原主人在村中的威望,他有机会带领村民度过这次危机。而之后,他将逐步扩大影响力,收集资源,组建自己的力量,最终或许能改变这个王朝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