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琮虽小,却知道礼和亲王在纠结什么,看着他面露难色,适才又在席间略听闻礼和亲王金屋藏娇,而这文会的彩头就是那些绝色佳人。
对于礼和亲王的为难,贾琮早就想到一个办法。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若在这个时候把香菱救出来,她肯定会避免后头“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的结局。
贾琮道:“前月间我出去玩,碰到一个道士,这道士虽疯疯癫癫,却在诗词上点拨我不少。”
贾琮继续道:“为报答指点之恩,这道士说若能找到他的女儿,他此生无憾。”
贾琮回答道:“琮也这样问他,那道士说她女儿眉心中有米粒大小的一点胭脂,生得粉妆玉琢,和菱花一样美丽。”
贾琮不动声色继续道:“听那道士说,他女儿被卖到了金陵,只是他寻了一年无果,才出家一路讨饭来到京城。”
贾琮答:“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琮不敢忘。”
礼和亲王早年间就游历四方,对于全国的各地风土人情都有一定的了解,也知道金陵哪里专门关卖着拐来的女孩。
宴席过后已经是黄昏,侍女们已经在沁园里点起灯笼烛火,倾刻间园子里明星荧荧,亭子中亮如白昼。
虽说晚上仍有宴席,但贾琮还是孩童,礼和亲王就让贾琮先行回去了,毕竟晚上沁园里大概率会有人放浪形骸,多少有点少儿不宜。
等贾琮回到贾府已经是晚间。贾琮虽然疲惫,但按照礼制还是先去拜见贾母。
贾琮来到荣庆堂,贾母正和几个孙女外孙女说笑,李纨和王熙凤在一旁侍候贾母。
贾琮进来时,还在说笑的贾母和贾宝玉都立刻安静下来,整个荣庆堂陷入一种奇怪的沉默。
贾宝玉素来听闻理国府里有个仙境般的沁园,这沁园里还住着神仙般的女孩儿。
宝玉斜眼瞄着贾琮,看着他鼓鼓的衣服口袋,便知道贾琮在那个文会上大放光彩。
虽然宝玉不喜欢读书,但他也自认为自己是那类会作诗的风流人物,他在文会上得的礼物却没有贾琮那样看起来满载而归。
人靠衣装马靠鞍。
只是黛玉知道现在的氛围并不适合问贾琮,她看出来自己的外祖母不太喜欢贾琮。
贾琮垂眼,不理会宝玉脸上若有若无的笑容,只是等着她发话。
贾琮说了一声“是”就退了出去。荣庆堂内众人又继续聊起来,仿佛刚才贾琮并没有来过。
他拿出从文会上收到的头彩,交给枕月,让枕月细细收起来。
贾琮从彩头中挑出一只海棠式的银稞子,递给枕月,道:“就你嘴甜,拿去买些东西。”
贾琮知道自己不能强迫枕月,便让枕月把这些礼物登记下来,放入库房。
贾琮换了一身衣服,继续温习功课。
他知道只有自己考个正经的功名,他在文会上才不会被旁人质疑自己的诗才。
果然是文人相轻。
如果保持下去,贾琮觉得几个月后通过县试并不是什么很难的事情。
而另一边的宝玉就不一样了,他从贾母处出来后,就被贾政叫去了书房。
贾政本就喜欢附风庸雅,他原以为自己是可以去参加文会的,却没想到这理国府根本就没把贾政当回事,只邀请了贾琮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