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音 > 武侠修真 > 道士下山:茅山篇 > 第22章 大境重光

第22章 大境重光(1 / 2)

第22章大境重光

李玄青刚踏出北站月台,嘈杂的声浪便如汹涌潮水般袭来,差点将他撞了个踉跄。

空气中弥漫着呛人的煤烟味,黄包车夫此起彼伏的吆喝声,混着报童尖锐的叫卖,声声刺耳。

抬眼望去,铁栅栏外密密麻麻尽是攒动的人头,喧嚣与热闹扑面而来,与他在茅山的清幽生活截然不同。

“小阿弟,去啥场子?”一个精瘦的车夫眼疾手快,一把拽住他的袖口,草帽檐下露出一口泛黄的牙齿,脸上堆满殷勤的笑,“两角洋钿,送侬到!”

李玄青点了点头,将藤箱稳稳放在车上,自己则小心翼翼地抱着青锋剑坐好,说道:“去大境路259号。”

车夫拉起车把,动作娴熟又轻快地跑了起来。黄包车快速轧过电车轨道,惊起一片振翅高飞的灰鸽,鸽群划过天空,融入这繁华又陌生的都市背景里。

黄包车一头扎进河南路,街边矗立着颇具西式风格的建筑,沿街水门汀墙上光影不断流转。

广生行雪花膏画报里,身着华丽旗袍的美人笑意盈盈,眉眼间似是在朝他抛着媚眼。

李玄青看得目不暇接,心中暗自惊叹:这上海滩,果然与镇江大不相同,到处都是新鲜玩意儿,充满了生机与诱惑。

“先生,前面就是大境路259号了。”车夫抬手擦了擦额头豆大的汗珠,伸手指向前方说道。

只见青灰石匾高悬在门楣之上,“大境阁”三个大字金漆已然斑驳,朱漆门板半掩着,透着几分古朴与沧桑。

李玄青抬手推门,铜环叩在那木纹龟裂之处,发出沉闷的声响。

“是这里吗?”李玄青怀揣着疑虑穿过院门,眼前是一条狭窄的青砖甬道,宽度仅约一米,两侧几株低矮的竹丛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增添了几分静谧。

沿着青砖铺就的小径前行,穿过一道拱门,便能看到通往城墙的石阶。

石阶厚重,上面布满了岁月侵蚀的痕迹,李玄青拾级而上,视野瞬间豁然开朗——一座三层阁楼巍峨矗立。飞檐斗拱之间,关圣帝君手持长刀,威风凛凛,目光仿若能穿透尘世的喧嚣,锐利又坚定。

小院之中,一位老道正手持扫帚,不紧不慢地扫地。见李玄青进来,便停下动作,开口问道:“小道友,不知从何处来?”

李玄青赶忙恭敬回道:“晚辈自茅山来,请问这里是道教总会吗?”说着,便从包裹中掏出守山长老交予的那块铁令牌。

“茅山来的?”老道微微挑眉,伸手接过令牌,仔细端详起来,“还真是上清宗的。嘶,茅山怎会还有弟子出山。”

说完,便开始上下打量李玄青,眼前的少年稚气未脱,脸上却带着几分不属于这个年纪的坚毅。“你莫非是茅山第七十五代的大师兄?茅山连娃娃兵都派出来了!”

“并非如此,晚辈是茅山第七十四代弟子,排名最末。”

“居然还有个小师弟,你背上的莫不是克非真人所持青锋剑?”

“正是青锋剑,下山时家师所赐。”

“克非真人当真深明大义,只是如今世道艰难,可惜了上清宗千年传承了。”

老道叹了一口气,收起竹帚,“贫道道号松溪,是龙虎山外门主事。你先随我来登记,稍后给你安排住宿。”

松溪道人领着李玄青穿过回廊,青砖地面上映着斑驳的树影,随风轻轻晃动。

“这大境阁,既是关帝庙,也是道教总会的驻地。你既是茅山弟子,便是我道门中人,不必拘礼。只是这上海滩鱼龙混杂,各方势力盘根错节,你初来乍到,凡事要多加小心。”

李玄青连忙点头称是,心中对这位和蔼可亲的松溪道人多了几分敬意。

松溪道人在关帝庙主案下翻出一本牛皮包裹的厚名册,封皮已经泛黄,边角磨损得厉害,一看便知承载了诸多岁月。

他蘸了蘸朱砂,提笔认真记录:“茅山第七十四代弟子,李玄青,庚申年五月十四生人......”

李玄青看着那本厚重的名册,心中一动,忽然问道:“道长,这里有我师兄们的消息吗?”

松溪道人手指在名册上轻轻划过,缓缓说道:“茅山宗,除了你之外,记录在册的一共有十六名弟子。”

“怎么只有十六名?”李玄青不禁皱眉,“在我之前下山的一共有十九位师兄呢。”

松溪道人合上名册,神色有些凝重,叹了口气:“也并不是所有弟子下山后都会来总会登记。江河万里,各有际遇,又或许......”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下去,“已登记的弟子中,已经有十一位确定牺牲了。”

李玄青虽然早听师父说过,但此时心中仍泛起一阵酸涩。他深吸一口气,努力稳住情绪,问道:“那我大师兄呢?有他的消息吗?”

松溪道人从案头取下一盏青铜油灯,灯芯泛着微弱的青光,在这略显昏暗的室内摇曳不定。

“你大师兄萧玄渊的魂灯尚在。根据他最后传回的消息,是两年前在华北平原追击一只旱魃,一路追至甘肃。”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沉重,“那年年底,甘肃海原发生了八点五级大地震,之后便再也没有你大

最新小说: 都快成仙了,金手指才来? 从采药杂役到草木丹圣 尘痕载道 云阙仙域 镜问长生 两界穿梭:修仙从铁口直断开始 九劫涅槃 你当大佬,我逍遥 大明神朝1566 我被师尊养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