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同意继续注资20万美元,但要先给他提供五台无线电接收装置。
现在的工厂、企业、作坊之间的界限远没有后世那么清晰,——当然喽,后世很多时候分得也不是很清。
买家可以下订单给企业或者个人;卖家也可以趁此继续再进行研发。二十世纪初的各门各类几乎都在用这种方式在迅速进化。
反正有钱人们要的就是新鲜感,以及
“我有别人没有”的感觉,多花点钱,性价比低点根本无所谓。毕竟美国现在的生产力提升太快,社会消费能力几乎比得上整个欧洲。
特斯拉这下子有钱了,他立刻开始盘算:“太好了,有了钱,我就可以完成功率提升项目,然后制造人造闪电。”李谕说:“我记得建筑师说这个项目就会花掉20万美元。”特斯拉说:“没错。我还以为摩根先生只会给15万美元,这下子算够了。”李谕感觉头很大,特斯拉对无线电力传输是真的痴迷。
真是没办法了,看来他是不撞南墙不回头。算了,就让他吃够亏,否则他心里一直装着这件事。
只不过到时候摩根肯定能气死,然后必然又和历史上一样对特斯拉从此一毛不拔,转而把钱投给意大利人马可尼。
李谕提醒了他一句:“不管怎么说,一定要先把稳定版本的几台无线电收音机做出来。”
“我知道,要给摩根先生的。”特斯拉随口说。李谕说:“我的几位工程师会全程协助,顺便就是学习一下。”特斯拉说:“我知道,会帮你教会。但你一定要为我的资金走向保密。”李谕不知道说什么好,只好应承道:“恐怕纸包不住火。”特斯拉踌躇满志:“这是我最后的机会,坚决不能放过。”话已至此,李谕也劝不动了。
李谕派三名工程师以及邹周等人一起在特斯拉那儿进行无线电收音机的制造,尽可能学会基本的制作步骤。
另一边,他投资的《sce》杂志也要新出一期,按照事前说好的,他要继续写篇稿子。
做事需要有起伏,李谕这次准备写个没有那么轰动的。毕竟第一期的销量太好,到现在还在加印,也是令人难以置信。
靠着名气,第二期来投稿的研究者也多了。鉴于目前美国科学家对天文学的热爱,李谕准备再写一篇关于天体物理学的文章。
他的《分形与混沌》让许多人又重新开始讨论起多体问题,但显然三体问题难度太大,李谕准备写一个常规的二体问题。
他在文中首先讨论了讨论几十年前洛希就研究过的洛希极限,以及土星环的形成原因分析。
简单点说就是某颗或者某几颗彗星进入了土星的洛希极限,然后被潮汐力撕碎形成了土星环。
洛希极限在李谕穿越前因为《流浪地球》也是个大热的概念。但电影里一个小bug:导演组实际上给错了木星与地球之间的洛希极限距离。
按照计算,由于木星的密度太小,它的刚体洛希极限在自身内部,也就是它不可能把地球撕碎。
虽然流体洛希极限达到半径11万公里,超过了它的半径7万公里。不过这个数值也是相当小了,距离这么近,就不是潮汐力这么简单了,因为地球质量也不算小。
而电影中给出的木星与地球间刚体洛希极限是89万公里,流体洛希极限是171万公里,然后故事主要就是为了避免进入刚体洛希极限而展开。
犯错的原因是导演组大意了,他们把太阳和木星的洛希极限数据套了进去。
也就是木星进入距离太阳171万公里距离时会被太阳撕碎的距离。而非木星与地球的洛希极限距离。
不过这种小bug并不影响电影本身的优秀。——这就是理工男的臭毛病。
哈哈,好不容易有个这么好的电影,又是硬科幻,非要给人家找茬,鸡蛋里挑骨头,亲手毁掉一下自己喜欢的东西。
嗯,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的?活该单身……说回李谕的文章,他在讨论了土星通过洛希极限形成土星环后,又提到了木星也会有行星环,但不太容易观测。
然后又讲了讲潮汐锁定。——目前还没有完整的科学理论研究明白为什么最近的月亮一直只有一面朝着地球。
潮汐的形成前人已经有过一定研究,李谕进行了一下延伸,然后通过数学计算与受力分析讨论了月球已经被地球潮汐锁定,所以才只有一面朝着地球。
按照分析,月球是个扁球体,长轴一直指向地球。最后,按照李谕每次写论文都要搞点事情的特点。
他又提到,按照理论推导,地球的自转速度也在被月球通过潮汐力非常非常缓慢得拉慢,未来某一天可能地球和月亮之间就会互相潮汐锁定,即两个星球就像两个人双手一起拉着转圈一样。
但这个时间会非常遥远,哪怕太阳爆炸那天也不会到来。所以他在文末又有那么一点中二地加了一句中国话:那一天的到来,就将是山无棱,天地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