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音 > 历史军事 >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 第七百零三章 再会大神们

第七百零三章 再会大神们(2 / 3)

为太早,反而让赵忠尧、密立根无法相信。

——其实就算狄拉克已经做出预言后,搞实验的物理学家基本也不会及时去看理论物理学家的论文。

而且狄拉克搞的还是在理论物理学家看来都非常基础的理论物理,看懂他的论文确实挺难的。

别人都说隔行如隔山,在目前的物理学界,甚至有点适用于搞实验的和搞理论的。

历史上狄拉克做出预言后,发现正电子也要过上15个月。如果做出预言的是个实验物理学家,可能时间会快不少。

至于所谓的克莱因-仁科公式,不用过分关心,只需要知道是研究原子物理中电子、质子是否为原子核的组成,以及关于β衰变的一些理论验证就好。

这个公式是在狄拉克的公式基础上的进一步推导版本。

反正挺复杂的,实验也很难做,这两年有得赵忠尧辛苦。

——

李谕抵达纽约后,在书店先找了找最近的物理学期刊,好不容易才看到海森堡的那篇“论量子理论运动学和力学的感知内容”文章。

海森堡这段时间已经想明白PQ-QP的物理含义了,也就是这篇从哥本哈根创作的27页论文,概述了海森堡最着名和最有影响力的物理学贡献:量子力学中的不确定性原理(以前叫测不准原理)。

基本补足了量子力学的大框架。

话说一开始称之为测不准原理,是因为海森堡举的那个例子,也是个思想试验:

如果测量一个电子的确切位置,就需要波长极短的电磁波去照射,但这样的电磁波能量比较高,根据能量守恒,碰撞后又会让电子的动量出现很大的偏差;

而如果要测量电子的动量,就要用波长较长的电磁波,这样的电磁波能量小,测的位置就不准了。

反正是个矛盾,想测准确这一个,就测不准另一个。

这两种量在物理学上叫做“共轭物理量”,除了速度与动量,还有时间和能量也是共轭物理量,即时间测得越精确,能量越不精确,反之亦然。

不确定性原理已经上升到哲学高度,对量子力学的理论根基极为重要。

而目前海森堡还在和薛定谔进行着小范围的争吵,他们两人这一年为了矩阵力学与波动力学谁是天下第一争得很凶。

只不过貌似现在绝大多数物理学家都站在了波动力学方面,毕竟微分方程比矩阵好用太多。

对此,海森堡本人相当郁闷,尤其是他发现有些物理学家居然用波动力学的语言来改写旧的矩阵力学论文!

海森堡时常公开抱怨:“现在对每一篇矩阵论文,都有物理学家在写对应的‘共轭的’波动论文,这让我很烦恼。我认为他们最好两者都学学!”

此事在物理学上也挺罕见:理论资源竟然开始泛滥。

以往的物理学家在大多数类似情况下,都是苦于没有理论而只能将就;现在却不同了,他们发现竟然还有个富余的理论!

不过大家为此的争吵马上就要被另一个大神画上休止符——不爱说话的沉默的狄拉克大神出手了,狄拉克发展出了变换理论。

正好大家伙都迫切需要一个融合波动力学和矩阵力学、同时还要融合两者不同诠释的理论。

此外,虽然海森堡的矩阵力学与薛定谔的波动力学在数学形势上有点不同,但在对量子力学的认知上,又是另一码事。

海森堡必然是坚定的不连续论支持者。

而薛定谔仍然坚持连续性,也就是偏向波动性。

在这一方面,站在海森堡一方的人较多。李谕给出概率解释后,支持海森堡的人更多了。

比如“怼神”泡利。泡大神直接给薛定谔写信,告诉他,必须把一种不连续性引入到量子的理解之中,只有连续物理学是不行的,虽然因此会被折磨得很痛苦,但无法避免。

泡利此时的身份是比不上薛定谔的,但怼神吗,又是海森堡的同学,必须帮着怼一下。

(额外补充一点,历史上玻恩并不是通过自己一个人的力量给出概率解释的,他最初的诠释是薛定谔波函数为一种概率波,而不是薛定谔所说的物质波;波函数的平方代表的是两个电子碰撞中发生向某一量子态的跃迁的概率。

后来泡利重新诠释了玻恩的诠释,认为它不仅代表碰撞结果中的概率,而且也代表某个时刻发现电子位于原子的一个确定的量子态中的概率。

然后泡利更是最先向海森堡说出:“因此不能谈论粒子的确切路径,也不能同时探求动量和位置。”

差点忘了泡大神的功劳。

只能说泡利能力是真的太强了,在一众顶级物理大咖中说他一句天赋异禀也毫不夸张,可惜他能力强的同时性格更强,与非常多的大发现失之交臂。)

总之薛定谔与海森堡两人的相爱相杀在这一两年中是物理学界的主旋律,——只不过在几个月后的第五届索尔维会议上,被另一场大辩论掩盖了锋芒。

但薛定谔和海森堡无疑都给双方阵营提供了极强的理论武器。

在职位方面,两人也算不遑多让吧,——薛定谔高一点,已经成为欧洲理论物理学家最高的柏林大学

最新小说: 天命大官人 大唐:贞观二年,让李二取消攻打突厥 寨主凶猛 穿越皇子,无敌兵王 九龙夺嫡,废物七皇子竟成无敌 吕宋风云 功高震主要杀我?我反了,你悔啥? 民国:王牌飞行员 真龙气运回归 被抄家流放后,我和族中女眷养兵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