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并没有等待太久。 很快,汉成帝和王根先后来到。 汉成帝对着王政君行礼: “母后找朕过来,是有什么要事吗?” 这位大汉的皇帝,虽然已经年过四十岁,但身体极为健壮,说话时也是中气十足。 若是脱下皇冠和龙袍,穿戴甲胄,便是一位威风凛凛的大将军! 王政君笑了笑,对着汉成帝还了一礼。 “皇帝,老妇今日请你过来,乃是为了解决新任大司马的事情。” 汉成帝怔了一下,随后笑道: “也好,朕听说王根今天也要把奏章送上来,正好请母后做个决断。” 对汉成帝而言,朝政并不没有那么重要。 或许是因为在太子时期过惯了朝不保夕的生活,他如今更愿意享受每一天的快乐,而不是将时间投入到永无休止的政务之中。 王政君点了点头,看向王根。 “根弟,你的奏章呢?” 王根是王政君的亲弟弟,她说话之时语气也颇为柔和。 王根迟疑片刻,看了一眼在场的王莽,试探性地开口: “太后,不等淳于长过来吗?” 王政君淡淡道: “他已经来了,就在大殿之外,老妇让他等着。” 王根明白了什么,不再开口,而是将奏章双手捧着,递给了汉成帝。 汉成帝随意地扫了一眼,目光抬起落在王莽身上,没有说话。 接着,汉成帝将奏章递给了王政君。 “母后,您看看。” 王政君拿过奏章。 “……臣老迈多病,无力为陛下分忧,向陛下乞骸骨告老还乡。” “……光禄大夫王莽,德才兼备,可为下一任大司马之选,为陛下分忧。” 王政君点了点头,道: “就这么办吧,皇帝,派人去拿你的玉玺来。” “王根,你如今还是大司马,给陛下拟旨,任命王莽为新大司马。” 这位老迈的太后,此刻双目炯炯。 在场的三名男子,都是大汉王朝最有权势,或即将成为最有权势的人,却对她的话极为顺从。 很快,一封旨意被王根亲笔拟就。 王政君看完旨意,对着汉成帝点头。 汉成帝拿起玉玺,有些迟疑。 王政君叹了一口气,道: “皇帝,老妇这辈子真的抱不了孙子了?” 汉成帝有些赧然,讪讪道: “母后,朕每日都在锻炼身体,可这些年……” 王政君深深地看了一眼汉成帝,幽幽道: “这些年,其他嫔妃也不是没有诞下过皇子,但都莫名其妙的夭折了。” “赵飞燕和赵合德姊妹,独宠后宫,却没有给陛下生过一儿半女。” “老妇听说,她们喜欢服用各种奇奇怪怪的药物,是否因此而生不出孩子?” 汉成帝额头汗水滚滚,涩声道: “母后误会了,那些药物只不过是为了让朕开心。” “而且母后您看,朕的身体真的很好!” 说着,汉成帝放下玉玺,举起右手,秀了一下肌肉。 王政君哼了一声,道: “身体强壮有什么用,老妇就想着抱孙!” 汉成帝讪讪不语,放下右手,却没有重新拿起玉玺,在那封任命王莽为大司马的旨意上盖章。 大殿之中安静了片刻。 王政君看着自己唯一的儿子,良久之后摇了摇头,叹息一声。 “刘欣,是个好孩子吗?” 汉成帝双目一亮,忙道: “母后放心吧,朕是亲自考较过刘欣的。” “他熟读《诗经》、《尚书》,而且吃饭的时候,吃得很慢!” 王政君表情原本平和,听到后面不由皱眉。 “吃饭吃得很慢,这算哪门子的本事?” 汉成帝顿了一下,干笑道: “古人云食不言寝不语,他不说话,吃饭却慢,足见性子沉稳。” 王政君似笑非笑地看着汉成帝。 “是皇帝喜欢刘欣,还是皇后喜欢刘欣?” 汉成帝欲言又止。 对于亲娘而言,大汉皇帝这个身份根本就派不上用场! 过了一会,汉成帝无可奈何地开口: “皇后最喜欢刘欣,但朕确实也觉得这个孩子不错。” “放心吧母后,若是将来皇后能给朕诞下麟儿,这刘欣自然也就回去当他的定陶王了。” 王政君想了想,道: “废太子很常见,但废太子造反也很常见。” 汉成帝额头沁出汗水,看向王根。 王根咳嗽一声,道: “老臣即将告老还乡,过得几年应该也就死了。” 汉成帝又看向王莽。 王莽正色道: “臣乃是陛下之臣,自当为陛下分忧。” 汉成帝哈哈一笑,表情放松不少。 “王莽你是个忠心的,朕很早知道就知道了,不愧是朕的表兄弟!” 汉成帝重新将目光转向王政君,赔笑道: “母后,您看?” 王政君默然良久,叹了一口气。 “拿出来吧,皇帝。” 汉成帝闻言,立刻从袖子里拿出另外一封旨意,交给王政君。 这旨意上的内容很简单,就是让定陶王刘欣过继到皇后赵飞燕名下,在法理上成为赵飞燕的亲儿子。 当然,赵飞燕的儿子,也就是汉成帝的亲儿子! 王政君伸出右手。 汉成帝赶忙将玉玺捧给自家亲娘。 王政君哼了一声,举起玉玺,砰一下盖在了这份过继并册封刘欣为太子的旨意上。 “皇帝现在满意了吧?” 汉成帝嘿嘿一笑。 “多谢母后成全!” 说着,汉成帝从王政君手中接回玉玺。 砰一声,玉玺又盖在了那封册封王莽为大汉朝新任大司马的旨意上。 汉成帝随后将玉玺放回盒子里,对着王莽道: “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