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入朝为官?伏念的选择!
秦王府。
后庭。
青龙引领着儒家掌门伏念。
穿过曲折的小径。
缓缓步入这方天地之中。
庭院中。
一株老藤缠绕着木椅。
椅上端坐着一位身影。
仿佛与周遭的景致融为一体。
却又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
伏念初见此景。
心中不禁涌起一阵震撼。
世人常以修罗之喻形容秦王的冷酷与强大。
而今亲眼目睹。
方知此言非虚。
即便相隔甚远。
那股自秦王身上散发出的无形威压。
依旧让他感到心头一紧。
仿佛有千钧之重。
迫使他不自觉地想要躬身以示敬意。
然而。
作为儒家之尊。
伏念迅速调整心绪。
以儒家特有的坚韧与风骨。
迈步向前。
几步之间。
伏念已至秦王面前。
他端正身姿。
双手作揖,深施一礼。
声音沉稳而有力:“儒家掌门伏念,特来拜见秦王冕上,愿秦王万福金安!”
林玄微微抬眸。
目光深邃而淡漠。
轻轻掠过伏念。
心中暗自思量。
这位儒家掌门不远千里而来。
其背后定有深意。
毕竟。
儒家虽与帝国时有交集。
但掌门亲至。
绝非寻常。
“哦?”
“儒家掌门亲临咸阳,却未先入宫觐见陛下,反来寻本王,所为何事?”
林玄的声音平静而有力。
伏念闻言,神色一凛。
随即展颜笑道:“秦王冕上,伏念此行,实为共商大计而来。”
“儒家之学,源远流长,惠及四海,无数学子受其熏陶,其中不乏帝国栋梁之才,如长公子扶苏,便是对儒学有独到见解之人。”
“因此,伏念斗胆提议,于帝国各地建立儒家祠堂,以弘扬儒学,教化万民,使学子们得以更加系统地研习儒家经典。”
林玄闻言,目光微敛。
瞳孔深处似有光芒闪动。
此议从表面上看。
无疑是对帝国文化与教育的一大助力。
但若细加琢磨。
其中蕴含的深意却不容小觑。
儒家此举。
或许意在借此机会扩大影响力。
乃至渗透至帝国的每一个角落。
“儒家之心,本王自是明了。”
“然则,建立祠堂之事,非同小可,需得慎重考虑。”
林玄缓缓开口。
“本王愿闻儒家详细之策,再作定夺。”
伏念闻言,心中暗自松了口气。
知道自己已初步赢得了秦王的关注与考量。
他随即进一步阐述儒家的设想与规划。
言辞恳切,条理清晰。
力求打动这位权倾天下的秦王。
而林玄则静静聆听。
不时点头。
眼中闪烁着深邃的光芒。
似乎在心中权衡着这一决策的利弊得失。
最终。
伏念深吸一口气。
鼓足勇气。
将自己内心深处对于儒家未来的深切期望与宏伟蓝图,毫无保留地倾泻而出。他的言辞恳切,每一个字都承载着对儒家学说的热爱与传承的渴望。
然而。
当这番肺腑之言缓缓落入林玄的耳中。
却并未立即换来预期中的赞许或应允。
而是迎来了一个意料之外的抉择。
林玄的眼神在伏念说完后变得深邃而复杂。
他缓缓开口。
提出了一个条件。
一个足以让在场之人皆感震惊的提议。
只要儒家能够答应这个条件。
他便会慷慨地批准在帝国的每一个角落建立儒学祠堂。
让儒家的智慧与学问如同春雨般滋润每一寸土地,发扬光大。
然而。
当这个条件被揭晓之时。
伏念的脸色瞬间变得阴晴不定。
仿佛遭遇了晴天霹雳。
林玄所要求的。
竟是让儒家三位掌门人亲自前往咸阳皇宫,入朝为官。
从此与江湖之远的儒家世界划清界限!
成为帝国官僚体系中的一员。
这个提议。
对于伏念而言。
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它不仅仅是对他个人身份与职责的重新定义。
更是对整个儒家学派传统与独立性的巨大挑战。
若真如此。
儒家将不再是一个自由传播思想、培养人才的学术殿堂。
而是被深深烙印上了帝国权力的印记,失去了那份超脱与纯粹。
一时间。
伏念的心中翻江倒海,犹豫与挣扎交织在一起。
他深知。
这个选择将决定儒家未来的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