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4日,星期六,夏津县最高气温7度,最低气温零下6度,天气局部多云。
昨晚大妹妹给老公打电话,我隐隐约约听到好像有什么人去世了。
老公告诉我说:“建国本家的一个叔伯爷爷去世了,就是建国爷爷的一个弟兄,韩家本来人不多,于是都发讣告了。按照我们原来的礼,应该随礼;同时你也应该给大妹妹收头礼。”
“哦,你看着办就好。我也不太清楚这收头礼的事儿。”我脑子里想起来了八十年代末爷爷奶奶去世时,好像我们院里的一些女人给母亲两毛钱,说是收头礼呢!毕竟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后来我结婚后,即使经历过不多的几次丧事,也没有这个方面的礼往。要不母亲在世时说我读成书呆子了呢。其实我参加工作后,同事朋友之间有红白喜事也就是随个礼,也没有收头礼。
老公说:“这收头礼就是农村妇女之间的一点儿礼往,钱不多就是一个心意。”
“哦。”
今天下午回到香赵庄书馨苑家中,在晚饭前婆婆坐在餐桌旁的椅子上一脸严肃地说:“小民院里的叔伯爷爷去世了,你们得随礼,还有给小民收头礼。”
“知道了。”老公答应道。
“你还得给小妮说一下。”婆婆继续说。
“知道了。”老公一边干活一边说。
“这还得给小妮说啊,这么远的关系?”我不知怎么就把这话说出来了。
“就这几个姑,小妮以后再有事呢。”婆婆一脸不悦地说。
“我又说多了。”我赶紧认错。
凡是婆家的事儿都交给老公处理就好,我咋就不长记性呢!我心里暗暗埋怨自己。这话多多招人烦啊!“话多有失,祸从口出”,这些不都是前人的智慧的总结嘛!
“那收头礼得拿多少呢?”我问婆婆道。
“我也不知道。”婆婆说,过了一会儿又说:“少的十块,多的一百呢。”
“哦!”
我心想婆婆爱管闲事,就让她显摆显摆一下吧。
老公又给小妮发语音,说了给她大姑收头礼的事儿。
小妮的意思是,我比你们少点就行,你们四十元,我就二十元。
回头老公给我说:“我问三妹了,她说她真不知道该拿多钱。既然她不知道,我也再没问。要不我问一下二妹妹,看她给多少钱。”
“那最好了。有多有少的,万一咱给的少,不就拿了钱,还得罪人嘛!”我非常赞同地说。
老公给二妹妹发了微信,静等消息。我以前从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发现这人情礼往的真的比教书还难。兄弟姊妹多了,各有各的想法,还真有意思呢。
记得芝妹婆婆去世时,花妹一说,我们俩一合计就一起拿了同样的钱,其他姐妹也都跟着。
算了,我也不费这脑筋,反正有老公在呢。他说多少就多少,婆家的事情我就是依随他去做主,到最后谁也不能怪罪我,即使怪罪我也不在乎。之后我再也不会有“收头礼”这样的事儿啦!也就是说在我这方面看,只有礼出,没有礼回了吧。
我想这农村麻烦的礼节是不是应该废除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