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年时期,汴市的图书馆,不仅学生可以进入,并且对普通市民开放。
不止汴市,许多公共图书馆都对社会公众提供服务,不设严格的职业或身份限制。
图书馆开放,有固定的开放时间,通常为工作日和部分周末。
江桃他们想要进图书馆看书,需要拿介绍信登记后才能入馆。部分地区的馆藏区可能对外有限制,但普通阅览室和借阅室都可使用。
江桃跟江二嫂还是第一来图书馆,俩人都有些紧张。
汴市图书馆的门前是一条用青石板铺就的小路。
小路周围种着几株冬青树和两棵梧桐,稍显萧瑟的树影映在图书馆墙上,有一种别致的宁静氛围。
书馆四周被低矮的铁围栏围住,围栏上面还挂着红底白字的标语,“热爱学习”“知识改变命运”。
时不时有骑自行车的学生和工人停下来,把车停靠在围栏边,整理好笔记本,步履轻快地走进馆内。
江二嫂看着那些学生跟工人,有些略微拘谨,忍不住抚平自己身上的衣裳。
“桃桃,要不你自己进去吧,嫂子在外面等你。”
这图书馆可真大,她不敢进去。
“怕什么。”江桃挽住了江二嫂的胳膊,“它开放让人进去看书,咱有啥不敢去的。”
“走,进去看看。”
江桃拽着江二嫂走上台阶,进了图书馆。
图书馆服务台后有两个管理员。
一个是戴着厚框眼镜的婶子,一个是个三十左右的青年。
他们都穿着统一的蓝灰色制服,低头忙碌地记录着借阅信息。
俩同志手边放着一台算盘,身后的墙上挂着一块黑板,用粉笔写着几条“借阅注意事项”。
服务台的一侧还有小件物品存放处。
木制的方格柜整齐排列,钥匙串挂在每个柜子门上。来看书的人可以把自己重要东西寄放到这里。
使用时需要交押金,领取一个编号的木牌。
江桃在左右观察,打量这个图书馆。
她发现那边一侧啊角落里,还有一个小型报刊室,挂着铁质的报架,夹着《人民日报》《豫省日报》报纸。
旁边的桌上放着几本《红旗》《新华文摘》两本杂志。
这里学习的氛围太浓烈了。
她前面是个女同志,也是来借书的。
江二嫂就盯着看那女同志是怎么跟人家管理员同志交流的。
轮到她们俩,江桃把自己的介绍信给了女同志管理员,那婶子看着介绍信,拿钢笔记下江桃的信息。
“进去吧。”
江桃把介绍信又收回来放好,等着江二嫂。
等江二嫂登记完信息,俩人一块进去。
一走进图书馆,江桃就闻到一股特有的陈旧纸张与油墨的混合气息。
“二嫂,进去看看。”
书馆的大厅面积不大,地面是红色水磨石铺成,边缘有些略显磨损。
从大厅往内走,是一个宽敞的书库。
铁制的灰色书架一排排整齐排列,每排之间留有约一米宽的走道。
江桃拽着江二嫂往书架那里走,书架上贴有手写的分类标签,有“农业技术”“文学艺术”字迹端正但有些模糊。
江桃随意抽出一本书来,发现书还用牛皮纸给包了起来。
封皮有些老旧,书脊上还标着编号,书名则以黑色油墨印刷。
而且,这书好像被频繁借阅过,页边泛黄。
大厅没有江桃要的书,江桃跟江二嫂去了阅览室。
图书馆的阅览室位于一楼左侧,是一个长方形的大房间。房间内靠墙摆放着一排高大的窗户。
木制的长条桌一字排开,座位边是没有靠背的木制长凳。
里面有人正在看书。
江桃又去了大厅工作台,问登记借书的工作人员,“同志,我想借关于演艺的书,请问在哪里?”
那男同志意外的看了一眼江桃,随后有些冷漠的指了下楼梯,“二楼。”
江桃不知道怎么惹着了这人,指路干嘛还瞪人。
她也不想说谢谢,扭头就走,拽着江二嫂去二楼。
二楼是资料室,这里面的书籍较为珍贵,管理员坐在入口处再次查看了江桃跟江二嫂的介绍信,又把她们的名字记了下来。
资料室的房间内的书架上多是辞典、年鉴和较为专业的资料。
书籍整齐排列,明显比普通书籍保存得更为完好。
而且,这里的人相对较少,江桃跟江二嫂更自在些。
江桃慢慢地在资料室里走,目光扫过一排排书架。
“哎,桃桃,你说这些书都是什么啊?”江二嫂压低声音,脸上还带着些紧张,生怕说话太大声惊扰到别人。
“这些啊,多是研究用的书,比如咱种地用什么肥料好,可能就得在这里查资料。”江桃随手指了指一侧的书架,上面贴着“农业技术类”的标签,“你要不想看书,就随便坐着歇歇,等我找完咱一块出去。”
“那我就在那边的椅子上坐着,别找太久啊。”江二嫂放松了些,步子轻轻地挪到了角落里找了张椅子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