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的真实原因。
孔鲋不喜大秦,众人皆知。
当年大秦征辟孔鲋为儒学宫博士,孔鲋推辞不就。
然后推举自己的学生叔孙通担任,自己则退隐山林。。
嗯,然后叔孙通就担任了……
这次,若非是赵高的“罢黜百家,独尊法术”太过惊骇,已经波及到儒家地位,他仍旧不会出山。
孔鲋不喜大秦,而以其身份以及在儒家的地位,于战国时期自然能接触到不少六国贵族。
没错,这代表着孔鲋与六国遗老,不能说关系莫逆吧,也可以说是交情匪浅。
这也就意味着,孔鲋刚才真正想问的是:
用大秦的邮局寄信给六国余孽是否可行,是否会被大秦给检测到。
浮丘伯等人面面相觑。
合着你是准备用大秦的官方渠道去联系六国余孽密谋颠覆大秦?
当然,也许只是联络感情,不一定是密谋造反。
毕竟,有很多六国贵族,秦始皇并没有将其剪除,这些人或是迁徙到了咸阳,或是留在原地,成为一地豪绅。
诸如齐地田荣、田横,魏地的魏咎、魏豹等。
然而,即便如此,仍是不妥。
叔孙通此时再次开口道:
“便是邮局一向没有拆人信件的先例,但有些重要任务,譬如先生您,仍是重点关注对象。”
“以前您隐居山林,倒也还好,但如今您在咸阳走动,还是谨慎小心些为好。”
孔鲋见叔孙通等人一个个皆目不转睛地看着他,神情肃穆,不禁笑道:
“你们在想甚?我岂会做这种事情?”
“我且问你们,你们可曾见过我与那些旧六国之人有过联系?”
“我如今,只一心着书立说而已。”
说完,见众人仍是一本正经地看着他,又道:
“放心吧,我不会做一些多余之事的。”
在时机未到的时候。
孔鲋在心中默默补充了一句。
听到孔鲋如此说,叔孙通等人遂不再多言。
孔鲋见气氛有些沉闷,低头看了一眼手中书籍,转移话题道:
“话说回来,那信纸到真是件奇物,也是不知那赵高究竟是什么脑子,竟能造出如此匪夷所思之物。”
孔鲋一边说着一边打量着手中的书籍。
信纸和他手中的书籍一样,都是用纸所造。
越是翻看书籍,他便越是惊讶,越是感慨赵高的不得了。
要知道,就他手中这本《三十六计》,若是换成以前的竹简编写,还不知要多少竹简,才能写完。
两个?不,三个,甚至四个五个大竹简,都有可能。
这要是想随身携带观看,不拿一个布包兜着,根本就没法拿。
又岂能如现在这般,一只手拿就足矣。
孔鲋感慨着道:
“之前,我只以为赵高精通法家、儒家以及兵家,没想到他连墨家之技艺,竟都有所涉及。”
他今日之所为会在这咸阳郊外,便是听闻赵高所造之曲辕犁如何的不可思议,竟能将耕地效率翻番。
特来眼见为实。
虽然还未曾见到,但刚才听到去死和黑豕的谈话,已足以证明了。
纸张、曲辕犁……这赵高莫不是继法、儒、兵三家集大成者外,还是工家的集大成者?
孔鲋一念至此,心中骇然。
叔孙通听到孔鲋提到纸张一事,想了想,开口道:
“其实,先生有所不知,赵高除了造纸术这个发明外,还有一个配套的发明。”
“造纸术?”孔鲋看向叔孙通疑问道。
其实,造纸术与印刷术现在尚属宫中机密,外人只知道一些表面之物,至于具体制造则是一知半解。
而叔孙通身为大秦博士,与一些九卿皆有交流,自然了解地就多一些。
叔孙通解释道:
“似这种纸张的发明,赵高管它叫做‘造纸术’。”
孔鲋点头表示知道了,也未太在意,不过是个名字罢了,他现在更在意的是叔孙通所说的那个配套的发明。
他直接问道:
“你所言之与造纸术配套的发明是什么?”
浮丘伯等人也一齐看向叔孙通。
叔孙通并未直接点明,而是一手指着孔鲋手中的书籍,问道:
“先生,您觉得您手中这一本《三十六计》,若想制成,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孔鲋未在意“制成”二字,想了想,说道:
“此书字体清晰工整、页面干净整洁、制作精良优美,非三月,不,是半年无法写完。”
孔鲋停顿了一下,又道:
“甚至一年都有可能。”
他之所以这般说,是因为编写书籍,最常见的便是写错了字。
以前,在竹简上写错了字,若是用刀刻的,便用刻刀削去错字。
若是用毛笔写的,便将其涂抹掉,再行书写。
而他在看《三十六块》这本书时,发现这本书里面竟然一个错字都没有。
一个人就算是从一写到一万,这么简单的事,都有可能写错几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