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1月26号天气彻底转晴开始一直到12月13日,连续两周多的时间内。
安民军独立航空队第 177、178 两个轰炸机师和第 919 近空支援团趁着天气晴朗,对滇西的鬼子阵地展开了狂轰滥炸,累计出动近2000架次,投下了近千吨的各型炸弹与燃烧弹。
其中B-25机队主要携带凝固汽油弹对腾冲、龙陵的表面阵地进行覆盖轰炸,杀伤鬼子暴露在外的软目标。
A-1H与SBC2C-4俯冲轰炸机则承担起了破坏日军坚固工事的重任,携带改装后的钻地炸弹,对鬼子藏身的堡垒和山体掩体进行精准俯冲轰炸。
在这样不计成本的轰炸下,腾冲、龙陵一带的山石硬生生被削去一层,山上的大片植被化为灰烬,整片山体变成光秃秃的一片。
远远望去,黑色焦土连绵起伏,如同被天灾摧残过一般。
这场不计成本的轰炸不仅让地面作战的鬼子和远征军官兵目瞪口呆,也让驻扎在远征军内的白鹰军事观察员们惊得合不拢嘴。
“我的天呐,这……简直是场末日审判。”
一名白鹰陆军少校放下手中的望远镜,额头的汗珠与冬日的寒气交融,在阳光下闪烁。
他指着远处腾龙桥一带升腾的火海,声音因为激动而拔高了些许:“哦买噶的,这空军规模已经赶得上克莱尔的飞虎队了吧?”
身旁的陆军上尉耸了耸肩,脸上露出一抹复杂的笑意:“恕我直言,长官,克莱尔将军的第14航空队可是以战斗机和运输机为主。”
他指了指天空中呼啸而过的轰炸机编队,语气里带着一点说不清的担忧:
“在东南亚战场,如果单论轰炸机部队,安民军手里的轰炸机数量远超我们手里的。根据这几天的统计,他们至少有三百架各型轰炸机。除了一种没见过的俯冲轰炸机型号外(A1-H),全是我们白鹰货。”
白鹰少校沉默片刻,缓缓吸了口冷气。他拉了拉大衣的领口,低声嘟囔道:“这是否有些超出控制?”
他心底涌起一丝隐隐的不安。虽然在他看来,安民军的装备来源于合众国的援助(在少校眼里看来),可如今这规模,甚至隐隐超过了当初的预期。
张弛这人,看起来像是个可靠的盟友,可如果他有一天起了别的心思呢?
合众国远在大洋彼岸,又如何能确保对他的掌控?
“嘿,头,别想那么多了。”上尉注意到少校眉间的凝重,笑着递过一支骆驼香烟。
少校接过香烟,熟练地叼在嘴上。上尉迅速从怀里掏出一只银色的ZIPPO,为他点燃,火苗在寒风中跳跃着。
“咔哒”一声,火苗熄灭,留下一缕青烟。
少校深深吸了一口,吐出一个笼着寒意的烟圈。
注意到自己肩膀上的少校军衔,他靠在掩体的石壁上自嘲地苦笑道:
“国家大事还是让白房子和五角大楼里的老爷们去操心吧。一个月那点薪水,我还是操心我的小日子就好了。”
这样想着,他掏出随身的笔记本,翻开一页,草草记下几行字表达他对远征军战斗力的看法:
‘步兵勇气可嘉,但总体后勤稀烂,连重炮炮弹都无法保证供应,攻坚严重依赖空军支援。’
就在几公里外的腾龙桥一带,战斗仍在继续。
国军山炮团的三轮炮火压制后,炮弹告罄,炮声渐渐沉寂。
接着远征军 54 军第 36 师的步兵们就呐喊着在军官敢死队的带领下对腾龙桥阵地发起了第 3 次冲锋。
鬼子士兵从防炮洞里蜂拥而出,眼中满是血丝与疯狂,迅速占据残破的工事。
步枪、机枪射击声顿时响成一片,密集的子弹撕裂空气,试图再次逼退这些铁了心的进攻者。
然而在掩体后方观察的白鹰少校看得清清楚楚,他明显能感觉到鬼子守军的火力相对于前两次冲锋弱了许多,鬼子的大量重武器和坚固掩体已经被空袭摧毁,连口径最小的掷弹筒都成了稀罕物。
他一边吸烟,一边低声嘀咕:“鬼子要顶不住了。”
他拿起望远镜仔细观察国军步兵的推进势头,目光里透出几分赞许:“我赌5刀乐,这次冲锋能成,腾龙桥的阵地不出今晚就要易手。”
上尉笑眯眯的拿出5张1刀纸币,塞进自家长官大衣兜里:“我跟,那我赌下次冲锋才能把鬼子赶出腾龙桥。”
寒风吹来,少校搓了搓冻得通红的双手,喃喃道:“希望圣诞节前,我们能进驻龙陵县城。那时,或许能喝上热腾腾的咖啡,吃口冒着热气的烤鸡了吧...”
掩体里两名观察员吞云吐雾的身影,和远处战场上此起彼伏的呐喊声交织成一幅残酷又荒诞的战争画卷。
-----
另一边,张弛实在放心不下滇西攻势。
于是他将第 5 、6 两个新组建的步兵师留在密支那一线作为预备队,随时支援各方,自己亲自率领警卫旅和装甲教导师来到了龙陵前线。
龙陵至八莫之间的盘山公路狭窄而曲折,极大限制了物资的输送效率。(当初滇缅公路修的时候就是紧急修筑的简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