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三,过年留在京城的宋家村众人,齐聚康乐郡主府。庆祝田杏花被册封一品诰命国夫人。
没有请外人,就是个家宴。
因为都是自己人,大家聚在一起,满院子飘的都是仑山县老家话。听得京城里出身的丫鬟小厮们一愣一愣的。
什么“你往那边个就个就,我往这边咳咳(挪一挪)。”他们愣是听不明白。
一个小丫鬟郁闷地捧着手里的斗篷,因为翠花婶子对她说:“放到柔(日呕)地下晒晒。”
啥是“柔”?
是要揉揉再晒吗?
最后问了仑山县来的丫鬟才知道,“柔”就是日头的意思,翠花婶子是让她拿到太阳下晒晒。
郁闷的不止这些丫鬟小斯,还有宋三柱。
自从被册封银青光禄大夫,他老觉得不真实,想在孩子们面前找找存在感,得瑟得瑟也行。
可是他突然发现,这几个孩子都有意无意地忽视他。就连小秋生都不怎么和他说话了。
让他捧着圣旨仍然能感觉到桐水河水的冰冷。
这让他警铃大作。
大闺女心眼多,她不会想用这个什么银青光禄大夫就把他打发走吧?
为了寻找存在感,宋三柱对小秋生道:“儿子,给你娘庆祝过以后,要不也给爹庆祝庆祝?”
小秋生眨眨眼,心道:“还真让大姐说对了,爹有点阳光就灿烂,还是冷落他两天吧,否则他得瑟起来就没完没了。”
“爹,一会儿我敬你一杯酒就是了。”小秋生丢下这句话,就跑去娘身边献殷勤去了。
看着儿子的背影,宋三柱:这什么破光禄大夫,他不要了行不?
宋青水看着他郁闷的表情,提醒道:“三哥,你知足吧。你个大男人和嫂子比什么?”
宋三柱:……
我和她比,我比得了吗?
酒菜上桌,宋锦绣刚端起酒杯,就有小太监匆忙来宣,陛下让她入宫。
宋锦绣问道:“公公可知是何事?”
小太监躬身道:“奴才不知,但陛下口谕,让郡主火速入宫,奴才只知道同时入宫的还有左右丞相,兵部尚书……”
宋锦绣顿时凝重起来。
张子涵皱眉道:“宣内阁入宫议事,看来是出了大事,我让人去宫门口等着,如果有什么事,也好第一个准备着。
宋锦绣看了众人一眼,道:“不用,叔看顾着府里就行。”
宋锦绣赶到宣政殿的时候,几个内阁大臣已经来了。
刘仁修看到她,冲她安抚地笑了笑道:“莫怕,是边关烽火,叫你来,你坐着旁听就是。”
众人:他们进来时,陛下铁青着脸,然后“啪”扔给他们一个折子道:“自己看。”
这康乐郡主一来,他笑着说莫怕,陛下你哄孩子呢?
不过康乐郡主再聪慧,到底还是个孩子,恐怕也没见过什么战事,陛下哄着她,是怕把她吓哭了?
宋锦绣拿起折子一看,是定国将军卫启良写来的。
折子走的是军速递,只有寥寥数语。
南疆突袭梁洲莱县数村,屯兵五万众于边境,臣已经集结兵力对峙,并通知梁洲防范。
梁洲是荫王封地,驻军是西梁侯谢功的西梁军。
据说梁洲荒凉,山多地少,道路不通,所以驻军大都是本地人。
兵部尚书周坤冉皱眉道:“定国军镇守西南边疆。南疆已经安定了七八年了。今年怎么有了异动了呢?而且目标还是梁州?”
宋锦绣不是科举出身,所以她对苍梧的历史并不了解。这次军国大事,她秉承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所以真如陛下所说。在一旁认真旁听起来。
“梁州山多地少,土地贫瘠,易守难攻,攻打梁州没有任何好处。我猜南疆可能是声东击西,目标还是定国军。”
左丞相魏真道:“有定国军在,南疆不足为惧,只是粮草上得提前备好了,一旦打起来,得保障粮草顺利补给。”
右丞相也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那边山路十八弯,军粮得尽快运过去。”
宋锦绣皱眉,“即然是梁洲下辖村庄遇袭,怎么没看到梁州的折子呢?”
右丞相解释道:“梁州多山路,折子得晚两天才能到。”
众人面色平静,看来梁州的折子晚到是正常现象。
户部尚书叹口气道:“好不容易今年冬天北戎安静了,我想着咱苍梧终于可以喘口气,休养生息,可是没想到南疆又不老实了。”
“嗯,这些边境小国当真可恶,就见不得我们苍梧好过。”
宋锦绣问道:“怎么?咱苍梧每年都有战事吗?”
刘仁修叹口气道:“要么天灾,要么战祸,的确不曾消停过。”
魏真捋着胡子,“说来也是奇怪,贞德八年,我们苍梧旱灾,贞德九年又蝗虫肆虐,那两年边境倒是消停了。”
户部尚书也道:“还真是,前年西部大寒,冬小麦受灾严重,那一年边境也是安定的。莫不是上天眷顾,不忍心我们苍梧雪上加霜?”
宋锦绣眨眨眼:她怎么觉得这是人为呢?
去年冬天,和北戎开了互市,北戎边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