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君一把将若初揽进怀里,心中五味杂陈。
若初热泪滚落,倔强地拿手背抹去眼泪,笑着摇着老太君的胳膊:“不是奶奶的错,都是命,是孙女命中没这个福气。”
“胡说!你的命是再好不过的!
你是个有福气的,左不过总有些白长了眼睛的。你乖啊,莫要胡思乱想。”
老太君也落了泪,握着她的手,无声传递力量。
谢氏哭地喘不过气,吸溜着鼻子道,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梅家可有说具体原因?”
“倒是没有明说,可那话里话外暗示着老四的事,一脸的为难,让余也张不了嘴辩驳什么。”
“是不是四哥出不来了?”
“这也有两个月了,一点消息都打听不出来。
梅家有这个态度,是不是……娘,我真的心里急啊。”
“母亲,快别说了。不要往奶奶心口撒盐了。”
“乖孙女,也就你这种时候还体谅着奶奶这把老骨头。
你们娘俩放心,余这次说什么也要让老爷子去打听些消息。
等老二、老三、老五回来,余自有安排,不管求谁,余都会让他们去找门路。”
老太君本也以为没大事,信了东宫礼说的没音信就是好音信,这才一点儿没想过婚事会有变故。
此番当头棒喝,才把她砸醒,左思右想之间,脑中隐隐出现了一个疑问。
是不是梅家得到了什么不为人知的内情才会迫不及待地切割。
毕竟老四出事已经有段时间了,早不退,晚不退,偏在十一娘才得了太后的赏赐之后。
于情于理,都没有必要在事情还未尘埃落定之前,把事做绝。
这个疑问如同藤蔓般缠绕住她的心,越想越觉得只能如此,心下担忧更甚。
若初得了许诺,轻启朱唇:
“多谢奶奶,只是先前有过十一娘被退亲,如今又添了我这桩,是不是给家中姐妹都添麻烦了。”
老太君闻言,疼得心都要碎了,一手摸着她柔顺的头发,一手温柔地给她拭去眼泪。
“好孩子,这都不是你要操心的事。管他呢,世事难料,谁又能说得清楚。
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大不了把姿态放低一些,余就不信宣国公府的姑娘会愁嫁!”
“都是我连累姐妹们了。”
“人生哪有一帆风顺的,人各有命,你莫要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
哪个敢有怨言,敢怪你,余第一个不饶她!”
母女俩的反应,若初的识大体,让老太君断了追问是否有隐情的念头,互相垂泪安慰一阵。
夜渐深,送走了芷妍,无忧来到了孟姨娘的房间。
夜风微凉,月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下满地柔光。
孟姨娘正躺在窗下的摇椅消食赏月,看见她,忙起身,“怎么这个时候来了?晚膳吃了吗?”
“和十二娘一起用过了。姨娘听说了吗?东宫若初被退亲了。”
孟姨娘点点头,“九娘来的时候,我正巧想给你送几个新绣的帕子,在门外听到了些,便没进去。”
“姨娘怎么想?”
“应该和四爷的事有关吧。”
“我不是说她,东宫秋让我劝二房那俩添嫁妆的事。”
“没皮没脸。”
无忧轻笑了一声,她就喜欢这种毫不掩饰的偏爱,“能让姨娘这般温婉的人说出这四个字,可见她是个坏的。”
“坏透了!
把你至于难堪的境地,八娘遇到这种事,她的第一反应竟是趁机来找你要嫁妆,九娘的心思也是够深了。”
孟姨娘回来后听说九娘抢了无忧的婚约,听到她住在银杏院,再一想无忧窝在边角秋阁,就气得难受。
甚至暗暗想过,趁东宫秋出门套个麻烦揍她一顿。但也只是想想,她力薄,帮不上什么忙。
“没点心思,这婚事如何能越过东宫春落在她头上?
我是真没想到她能张这个嘴。要夸她一句,能屈能伸了。”
“想要的太多了。”
“我在想贞信伯府几次试探,怕是真起了别的心思。
“好歹是个有名有姓的人家,难道他们真做得出……换人?”
孟姨娘拿饭时也听丫鬟说了些,心里不信,可从无忧嘴里说出来,不得不信。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没皮没脸的又何止一个。
姨娘你说,万一他们真厚颜无耻要换我,老太君会站在我这边吗?”
“老太君最重颜面,应该不至于随他们予取予求吧。”
“原先是不会,可出了这档事,她敢撕破脸,再退一个吗?”
无忧看着手上丑陋的疤痕,话锋一转,“没有传出老太君发火,应该是东宫若初安抚住了吧。”
“八娘是个聪明的。”
“在行宫,她可有难过?”
“没有。
八娘子一直病恹恹地躺着,没什么情绪变化。或许有,不明显,我也没太注意。”
“她可问过姨娘什么事?
“没有,就那天,你和郡主出去,她问过几句,其他时候。没问过什么,也没说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