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电影剧情
牡丹手上的资金并不多,即便中途拉了几个富二代入伙,与她一道拍电影,但在拍完《大头菜流浪记》的第一部,又租了一个房子当做放映厅以后,她手上的资金,已经消耗地差不多。
所以这部电影,,她并没有打太多广告。
除自己的放映厅让人免费看电影并宣传新电影以外,她只在今天的《新小说报》上刊登了一条广告:“影戏《大头菜流浪记》今始上映。剧本经云景先生润色,参演者为先生所救之孤儿,敬请诸君莅临观之。”这条广告被放在今天更新的《穿成包身工》结尾处,除广告语外,还有牡丹的放映厅的地址。
而现如今,在放映厅外面排队的人,大多是被这条广告吸引来的。今天是1917年7月26日,农历六月初八,宜开业。早上不过四点,上海的一些人便从床上起来,开始忙碌的一天。一家烧饼铺的老板,就早早起来剁肉,他的妻子则在旁边揉面擀馄饨皮,等他将肉馅剁好,他的妻子就开始包馄饨,而他开始揉做烧饼所需的大块面团。这家烧饼铺卖烧饼油条,也卖馄饨豆浆。
而他们开始忙碌没多久,就有出来吃早茶的人前来光顾。这家卖的烧饼,有包猪油葱花的,也有包猪油梅干菜的,还有肉馅的,不一而足。
一个戴了个瓜皮帽,嘴里没剩几颗牙的老人要了一碗馄饨,正跟人说这家烧饼的来历:“这烧饼,是从丽水衢州那边传来的,他们有些地方叫烤饼…”可惜,没什么人听他说话,另外几个正在吃烧饼的人,讨论的是《穿成包身工》这篇小说。
“《穿成包身工》这个故事,越来越好看了!”“曹可欣懂得真多,她靠着卖炸鸡赚到第一桶金,现在已经开始办铅笔厂!”
“这书里提到,后世的人早已不用毛笔,连钢笔都没有多少人用,大家用的是方便使用,出水顺滑水笔,也不知道那水笔是什么模样的。”“这本书着实好看,我看着曹可欣做生意,就想自己也去做一做。”“我喜欢书里写到的未来。”
那个讲述烧饼的来历的老人闻言很不高兴:“一个女子胡思乱想之后写的小说,你们竞还讨论得热火朝天!这种离经叛道,写一个女子抛头露面做生意的小说,就不该被刊登出来!”
老人这么一说,立刻就被早餐店里所有的人围攻:“不刊登这样的小说,难不成要刊登你写的?”
“小说只要好看就行,你管它写的是什么!”“有本事你也写一本出来!”
“你觉得人家写得不好,可人家的小说,洋人都喜欢看。”《穿成包身工》这本书,比桑景云之前写的小说都要长。也因为这样,这本书里有更多的细节,描写得更为真实,曹可欣的成长和奋斗,也更让人有代入感。
这个时代小说很少,这本书又足够新颖,因此,积攒的读者越来越多。再加上馥郁堂的爆火和曹可欣炸鸡的出现,如今在上海,有半数的人都知道出现了一本小说,写的是一个未来的女子,穿越到这个时代。虽然依旧有人批判这部小说,但在云景本身是女子的情况下,她这么写,似乎也没什么不对。
更何况云景之前写的小说,都被翻译成英文了!云景如今在上海的名气,更上一层楼。
戴瓜皮帽的老人有些生气,可惜没人搭理他。而这时,报童抱着一堆报纸跑来,将其中一份递给烧饼摊的老板。这个烧饼摊的老板,每天都会买一份《新小说报》,给自己的儿子看。而他的儿子,还会给来这里吃饭的食客读报。此刻,食客们瞧见报纸,纷纷询问店老板,他的儿子何时起来。众人正说着话,一个十多岁的少年下了楼,拿着报纸开始给食客们读报。而等他读完这份报纸上连载的《穿成包身工》,自然也读到了后面的广告。食客们震惊不已。
“云景先生还去拍电影了?”
“我记得云景先生写过大头菜,他写的东西,竞然被拍成了电影!”“我识字不多,不爱看报纸,但那电影我爱看,我等下就去看!”“那个放映室我知道,之前他们曾免费放电影给人看,我进去看了,那免费给人看的电影,拍的就是屠卫巷陷害云景一事!”这些食客算不得多么富裕。
但看一部电影,也就一角钱,他们倒也不至于消费不起。说着说着,就有一些人打算去看。
而这样的事情,在上海很多地方都有发生。深宅大院里的老太太当年看到《大头菜的一生》,就心疼得直掉眼泪,还给大头菜捐了钱,这时看到广告,深埋的记忆被挖出来,立刻就让人管家去安排,要去看电影。
女校的学生看到广告,也对这部电影感兴趣,她们暂时去不了,就相约等放假,一起去看。
茶楼里喝茶的有钱人,早已将上海的各种电影全都看过,现在出了一本新电影,便也打算去看看。
再加上还有一些之前看了免费电影后,对这部电影感兴趣的人,放映厅门口,也就排起长队。
桑景云知道今天是电影"首映"的日子,带着这几日饱受惊吓的桑景雄来看情况,就跟牡丹一样,看到了排起长队的盛况。她还看到了几个熟人,就是那几个拜倒在牡丹裙下的富二代。这几人正在拐角处说话:“这人真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