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
“胭脂没有了?那还有什么?”
“只有头油了?给我一瓶头油。”
黄培成抽空来瞅了一眼,就见馥郁堂的大门都快被挤垮,门槛也快被踩烂。这生意,也太好了!
黄培成感慨了一会儿,想到郑老板已经提前送了自己馥郁堂的新产品,就高兴地回了《新小说报》编辑部。
而他刚回去,就被几个已经跟《新小说报》合作多年的商人围住。那些个商家瞧见黄培成,纷纷开口:“黄主编,你也太不够义气了!”“黄主编,给多少钱,能让云景先生在文里打广告?”“黄主编,你帮我在云景先生那里说几句话……”黄培成一个头两个大。
《新小说报》销量高,只靠卖报纸都能挣钱,但挣钱的大头还是广告费。因此,黄培成不好直接拒绝这些商人。
但桑景云之前说过,她不会随便帮人打广告,黄培成只能道:“诸位,郑老板也是运气好,才能有这个机会!云景先生答应给他做广告,并非我的功劳,而是他自己的功劳,我能帮诸位说一说,但云景先生不见得会答应。”那些商人是相信黄培成的话的:“郑老板也确实是赶巧,谁能想到,云景先生正好想了这么个情节?”
在他们看来,曹可欣帮化妆品店出主意这个情节,应该是云景先生早就想好了要写的,正好赶上馥郁堂想找云景打广告,她就把馥郁堂写进去了。但他们的商品,不一定能这么赶巧。
不管怎么样,现在他们真的很羡慕馥郁堂。这馥郁堂,眼瞅着要发财!
馥郁堂是真的要发财。
郑老板在云景给了准信之后,就紧赶慢赶生产了一大批货物,让人从苏州运来上海。
他的仓库里堆满了胭脂水粉。
但只用一天,他的货物就全部卖完了!
上海的有钱人实在太多,而馥郁堂虽然改进了生产流程,但这些东西使用的原材料都是纯天然的,有些原材料在这个季节还不好买。因此即便他们想多生产一些,也生产不出来,货物的总量自然不多。幸好,他已经跟苏州那边说好,让他们每日都往上海送一些产品过来。如此一来,他们店里倒也不至于完全没东西卖。郑老板想到这里,又拿出今天的《新小说报》,看上面云景写的小说。云景写得真的很好。
这段时间,他将云景以前的小说,也都看了看,从云景的小说里,他能看到云景对普通百姓的关注。
他以后,要像这篇小说里的店老板一样,做些善事,说不定就能拥有好运。读者在讨论馥郁堂,桑景云这一天,却一直在吃吃吃。他们国家的人,想要庆祝点什么的时候,都会选择吃东西。庆祝生日也一样。
今天早上,她去吃了面条,中午,乔平安请她在租界一家非常有名的酒楼吃了鲁菜,晚上,他们一家人又在家吃了一顿桑学文精心准备的晚餐。这一天,桑景云就没有肚子饿的时候,吃了个肚皮滚圆。晚上回到房间,她照旧拿出稿件写起来。
虽然今天过生日,但该写的,还是要写。
过了生日,桑景云就年满十七岁了。
很多人在她这个年纪已经出嫁,但她觉得自己的年纪特别小。她才十七岁,都还没成年呢!
等到第二日,馥郁堂更火了。
桑景云在现代时,是不怎么化妆的,但网络太发达,所以她看了很多化妆视频。
小说里,有了钱的曹可欣不再做报童。
她在休息了几天以后,成为馥郁堂的小伙计。曹可欣不擅长做销售,但她写了很多推销馥郁堂的产品的话,背下来之后,就对着那些客人说,还教她们上妆。
此时的女子,化妆步骤都很简单,但曹可欣的想法很多。她跟人说眼影要如何画,感叹这个世界没有眼线笔,又教人如何放大自己的面部优点……
可以说,这一章里,有很多化妆知识。
那些昨日买了馥郁堂的化妆品的人,瞧见这些,自然要试一试。试过之后,她们发现确实可行!
如此一来,想买馥郁堂的产品的人,就更多了。偏偏,很多人去晚了,以至于什么都买不到。“你们怎么不多生产一些?"很多客人叹着气问郑老板。郑老板能怎么办?
他只能写信,让人送去苏州,催苏州那边多送一些货物到上海。他却不知道,苏州那边的商品,也供不应求。《新小说报》的销量已经达到三万份,但它在上海的销量,其实也就一万七八千的样子。
并不是人人都喜欢看小说的,而且很多人买了报纸,并不是一个人看。比如那些学校里的学生,班里有一两个人买了报纸,其他人就不会再买,而会选择借来看。
多印的一万多份《新小说报》,其实是送去上海周边城市出售的。而苏州,就是其中之一!
有做报纸生意的商人,每天都会购买上海的热门报纸,然后运去苏州出售,像《申报》这样的报纸,在苏州的销量就非常高,《新小说报》在苏州,也非常受欢迎。
只不过,上海的百姓早上就能看到报纸,而苏州的百姓,要等晚上才能看到报纸。
桑景云生日这天晚上,苏州很多喜欢看《新小说报》的人,都看到了这份报纸。
看到之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