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邸(1 / 2)

第159章府邸

有人欢喜有人忧。

宋允知那小子,满打满算还未及冠,这样的年纪圣上竟然要给他拜相,那等他年岁稍长些,还要如何封赏?到了那等地步,早已无官可加,是不是还得给他封个王侯爵位?届时他一个平民,直接跃升成为贵族,这简直是胡闹。当下自然有人提出非议,只是朝臣们也发现了,自打陛下经历了两国战事之后,态度便不同以往了。时而柔软时而强硬。对于无关紧要的事,大都愿意听朝臣的建议;可是一旦涉及到大事,他们的意见还不如放屁呢,放屁好歹还能听见响声,他们的反驳陛下根本听都没听进去半分。众人对视一眼,皆有些心力交瘁。

两位丞相眼下还都不在,他们二人被陛下留在建康城负责扫尾工作,少说也得半年才能回来,唐丞相更惨,几年都回不来了,唐家两个儿子也被陛下留下了建康,摆明了对唐丞相有意见了,且意见还挺大。若有两位丞相在,他们反驳还能有点分量,如今没了两位丞相摇旗呐喊,这些反驳之声不多时便被陛下给打压下去了。陛下还说得格外冠冕堂皇:“朕一向赏罚分明,且宰相一职也并非不能变动,自今日起,宰相五年一变,若尔等来日功绩也可比肩宋相,朕亦可以破格提点其为宰相,甚至接替宋相也未尝不可。”他可是十分公正的。

众人陷入沉默。

宋允知的功绩有多少?且不说以前,单说这几年,宋允知先是以一己之力将声名不显的光州变成了除建康外最紧要、最知名、最富裕的地方,单枪匹马在齐国朝中全身而退还策反了齐国的几员部将,假死脱身后又临危受命,带领十万大军驻守光州,将齐国军队拦在过境以外,逼死郑廷、收回长安、迎回圣…这一桩桩、一件件,都不是正常人能做到的。他们要是能有宋允知这样的本事,还用得着在这儿酸么?这不是没有才开始破防的吗?

首次朝会以宋允知被拜为宰相这石破天惊的消息开局,众人被震得心神不宁,以至于后面讨论了什么,他们都无暇分心。只记得皇上论功行赏,赏了不少人,这回前线征战的将士们都受封了,以陈素为首的国子监官员职位也变动了不少,就连光州不少地方官吏都跟着沾了光。其中有一个姓赵的年轻人,不知道走了什么狗屎运,竞然被陛下给记住了名字,直接将他调去了户部。他一个不入流的小吏,为何有幸能被陛下记住?还不是因为宋允知。不出意外,这人今后来来户部也会是宋允知的心腹。一步登天,不外如是。

他们虽然爱非议宋允知,但是有件事不得不承认,跟着宋允知,的确能捞到不少好处。也怨不得总有人愿意跟着宋允知,任劳任怨地在他手底下做事。这般能替自己身边人着想,还愿意分好处,属实少见,有些事情不服不行。若是他们从前的上峰能这样体贴大方,他们也不会白白熬了这么多年了。论功行赏完,便是些具体性的事物了。在场所有官员心中都清楚,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各个衙门应该都不得闲。宋允知便更是如此了,他领了一件最要紧的事,重新测量北方各地的民田。

先前朝廷承诺北方的百姓要改革税制,从丁税改为地税。话既然放出来便得兑现,此事陛下也不信任旁人,刚好宋允知走马上任,正需要多做点实事。与其让他在衙门里头处理文书,还不如将其派出去。宋允知欣然接下这差事。

下朝之后,宋允知身边已经围满了人。

宋允知始终扬着笑脸,让人挑不出错。

陈素与有荣焉地看着自家弟子,回想他从垂髫小儿长成如今玉树临风的模样,陈素心中的自豪与成就感不言而喻。他当初收着孩子为弟子的时候,也没想过他能取得今日这般成绩。

他成长得比陈素意料中的还要出色,他做的那些事也让陈素再次燃起了希望。能教出这样的学生,既是他之幸,陛下之幸,也是夏国之幸。陈素已经年迈,但是能在这样的年纪看到夏国再次有了变化,让他这颗已经苍老的心再次回温,或许,以后真的会不一样。

宋允知感受到了先生的目光,这下终于能光明正大地转向先生,促狭地眨了眨眼。

陈素没舍得再瞪他,只是无奈地摇了摇头。都是做丞相的人了,怎么还这般小孩子气?

国子监一系的人对宋允知都格外亲近,尽管国子监既有贵族子弟,也有平民学生,但是在陈素的教导下,他们更认同自己国子监学子的身份,而非家族出身。

身份认同变了,立场自然也变了,宋允知作为国子监出来的神童弟子,理所当然受到了众人的关注支持。其他的小官儿也愿意给宋允知还有国子监一个子,纷纷上前恭贺。

冯尚书望着万众瞩目的宋允知,再联想到自家还留在江南的儿子,不由得叹了一口气。他儿子当然也是很优秀的,不比他当年差,只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跟宋允知比起来,所有的年轻人都差了一截。“终究是比不上啊。"冯尚书感慨了一句,却发现旁边的礼部尚书脸色比他还要黑。

冯尚书凑过来,小声询问道:“陈素难道要进礼部?”没听说啊,今日陛下也就给了陈素一个太傅的虚衔,虽然地位尊贵,但毕竞不是实职,他们也可以接受。陈素那家伙一向很得陛下信重,跟

最新小说: 万人迷被迫修罗场 重生2010,我真的只想搞钱 蚀骨妖花 觊觎她[校园] 绿茶首辅又争又抢 台风过境[gb] 拿起屠刀,放弃治疗 跟你们这群气运之子拼了 妇幼保育员,但拯救世界 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