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在这浩瀚人海中,谁人不愿留下一抹不灭的印记,让后世之人,亦能铭记于心呢?
"自然千真万确,诸位卿家心系西陲子民,此等善行义举,实乃国之大幸,民之福祉。吾等自当铭刻于心,镌于金石,让后世之人皆能仰望诸君之德,传颂不朽功勋。"
此时,一位略显拘谨的大臣,其神色中透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吝惜,轻声细语地探问:"那么,关于这功德碑上的名讳排序,可有定则?"他的话语中藏着微妙的情绪,毕竟,他所献之资,不过区区十两纹银。
风煜宸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温和却又不失威严的笑意,目光温和地落在这位刘大人身上,缓缓言道:"排序之事,自然公正无私,全凭诸位慷慨解囊之多少而定。刘大人虽捐资不多,仅十两白银,但每一份心意皆是重如泰山,无分贵贱。大人无需忧虑,此碑不仅铭记数额,更颂扬的是那份拳拳爱民之心。刘大人之名,定能与其他诸位大人并肩,共沐千秋荣光。"
言罢,风煜宸的眼神中仿佛蕴含了无尽的鼓励与理解,让在场的每一位大臣都感受到了温暖与尊重,即便是那位曾心怀忐忑的刘大人,也不由得挺直了腰板,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自豪与满足。
刘侍郎,身为户部之栋梁,心系国计民生之余,亦不乏对世间繁华之向往,尤其珍视自己那如珠似玉的名声。当思及自己的大名,或许只能蜷缩于功德碑之隅,隐匿于岁月尘埃之中,他的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泛起一丝不甘与遗憾。
于是,他轻咬下唇,眼神中闪过一抹决绝,随即急切问道:“太子殿下,提及那日的慷慨解囊,实则乃拙荆代劳。她一时疏忽,未携足额银两,实乃遗憾之事。然则,臣愿补此缺憾,恳请殿下允准。待退朝之后,臣即刻回府筹措银两,再添五百两于善款之中,以表臣之拳拳爱民之心,不知殿下意下如何?”
风煜宸闻言,嘴角勾勒出一抹温暖而深邃的笑容,仿佛春日暖阳,温柔地拂过人心。
“刘大人心系百姓,慷慨解囊。孤自当成人之美,共襄善举。大人有此爱民之心,实乃社稷之福,百姓之幸。”
众臣闻言,心中都在暗自盘算。知晓尚有追加捐赠之机缘,皆表态欲于退朝后亲赴邪医阁,再添绵薄之力。
武国公、大皇子与四皇子,目睹风煜宸那番神采飞扬之态,心中怒火中烧,却只能强压怒意,面上不敢有丝毫显露,唯恐一时失态,反将自己置于风口浪尖,成为众臣非议之对象。
风源帝目睹此景,心中涌动着一股豪情万丈之情。他见大臣们争相解囊,不吝善举,不禁倍感欣慰。
待殿内议论之声渐息,他缓缓抬手,声若洪钟,铿锵有力地言道:“观吾朝卿士,皆怀仁爱之心,竞相慷慨解囊,此情此景,实乃国之大幸。朕心甚慰,亦当身体力行,共襄善举!”言罢,目光转向户部尚书,风源帝轻启朱唇,语调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户部尚书,朕命你自国库之中,拨出白银五千万两,专款专用,以资筹粮之备,确保民生无虞。”风源帝一掷千金之姿,彰显皇恩浩荡,更添几分帝王风范。
户部尚书闻言,身形一震,随即快步出列,躬身行礼,声音洪亮,响彻大殿:“遵旨,皇上圣明!微臣即刻着手办理,定不负圣望。”
风源帝微微颔首,那抹赞许之色稍纵即逝,随即目光转向立于一侧、英姿勃发的太子风煜宸,眼中满是期许:“太子煜宸,善款既已筹备妥当,接下来便需你全力以赴,主持粮草筹备事宜。此乃关乎社稷安危、百姓生计之大事,务必尽心竭力,不容丝毫懈怠。朕相信,以你的才智与担当,定能圆满完成此任。”
风煜宸闻言,面色凝重而庄严,他深知肩上责任之重,遂上前一步,躬身行礼,声音坚定有力:“儿臣领旨,定当竭尽全力,不负父皇厚望。粮草之事,关乎国本,儿臣定当亲力亲为,确保每一粒粮食都能精准无误地送达所需之地,以解百姓燃眉之急。”
言毕,风煜宸身形微动,向前迈出一步,眼神中闪烁着不容置疑的坚决与诚挚,接着说道:“父皇安心,儿臣已着手在全国各地筹措粮食事宜,誓要让每一份来自诸位的慷慨解囊,皆化作灾民口中的温饱之粮。吾将秉持透明之心,将善款之用途公诸于世,接受万民之监督,以证清白,不负所托。”
风源帝闻言,龙颜大悦,连道三声“好”,字字铿锵,尽显帝王对爱子所为的赞许与信任。
此幕落入大皇子与四皇子眼中,二人交换了一个复杂难言的眼神。
那眼神中,既有对风煜宸行动迅速、深得民心的微妙嫉妒,也有对自己未能抢先一步的暗自懊恼,更有对未来局势可能因此产生的微妙变化的深刻思索。
在这一瞬,宫闱之内的暗流似乎又涌动了几分,权力的游戏,永远不缺少意外与转折。
......
正月二十八,碧空如洗,一缕温柔的阳光轻轻洒落,给大地披上了一层柔和的金纱。春风轻拂,带着几分暖意与生机。悄然间,冬日的严寒已渐行渐远,春的气息在不经意间悄然弥漫。
镇国侯府,这座府邸在前两日便悄然蜕变,处处洋溢着喜庆与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