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殿内气氛为之一振。只见萧老将军挺身而出,须发皆张,声音洪亮如钟,掷地有声:“陛下,老臣萧某愿与太子殿下并肩作战,攻克难关!”其言辞之坚决,气势之豪迈,令人动容。
紧接着,蒋澈亦步亦趋,紧随其后,语气坚定:“臣蒋澈,亦愿紧随太子殿下与萧将军之后,同舟共济,为陛下分忧,为国家解难。”
然而,更多的朝臣却似雕塑般静默,眼帘低垂,心若止水,对周遭风云变幻置若罔闻,一派超然物外之态,实则各自心中盘算,不愿轻易表露立场。
风源帝见状,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仿佛已洞悉一切却又乐于见这幕幕好戏上演。
“好好好。你们都是好样的。太子,既然你胸有成竹,不妨先让朕一睹你的方略,至于众卿家,待听后自有评判。”
太子闻言,神色谦逊而坚定,缓缓道:“父皇谬赞,儿臣实不敢当。只是,此事关乎国本,非一人之力所能及,更需百官同心,方能共克时艰。儿臣斗胆,欲先陈其略,待诸位大人细思量后,若得共鸣,自是皆大欢喜;若有所疑虑,亦望不吝赐教,共谋良策,以免儿臣所言,徒增父皇之忧。”
此言一出,殿内气氛微妙变化,既有对太子深思熟虑的赞许,也有对即将揭晓方案的好奇与期待,更有几分对未知的忐忑与不安。一场关乎国家命运的智谋较量,悄然在无声中拉开序幕。
“吾深信,在座的诸位卿家,皆怀有拳拳之心,愿为父皇分担国事之忧,共克时艰。此等大义,定能得到诸位的共鸣与支持,对否?”风煜宸的话语,既是对臣子们的信任,也是对即将提出请求的铺垫。
大殿之内,烛火摇曳,映照出一张张智慧深沉的脸庞。这些位极人臣的智者,对朝堂风云了如指掌,一听太子之言,心中便已明镜高悬——此议,非财即物,实乃考验君臣默契之时。
他们相视无言,各自心中盘算,面上却是一片波澜不惊的沉默,仿佛这大殿之内,唯余时间缓缓流淌,静待下文。
殿内烛光摇曳,映照着众臣各异的神色,那份“愿为皇上分忧”的誓言,虽口中道出,却似被夜色染上了几分不易察觉的沉重。
大臣们面面相觑,眼中闪过一丝无奈,终是勉强挤出一抹忠诚之态,齐声应和,声音中夹杂着几分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风源帝端坐于龙椅之上,面容中透着一丝威严,他的目光在群臣间缓缓扫过,似能洞察人心最深处的波澜。
闻言,他嘴角勾勒出一抹满意的弧度,连声赞道:“好!好!好!诸位爱卿,国之栋梁,此情此景,朕心甚慰。太子,此刻正是你施展才华之时,速将你的良策道来,共谋国之大计。”
太子闻言,身形微动,自队列中缓缓步出,步伐稳健中带着几分年轻的朝气。他目光坚定,望向父皇,又环视四周,仿佛要将这满殿的期待与压力,都化作胸中澎湃的热血与智慧的光芒。于是,他开口了,声音清晰而有力,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仿佛预示着即将展开的,将是一场力挽狂澜的壮举。
“父皇,儿臣心中所筹,乃是基于对当前国情的深思熟虑。诚然,皇家仓廪或显空虚,然世间广阔,商贾云集,彼等手中未尝不藏有丰饶之粮。儿臣斗胆献策,欲集举国之力,尤其是朝中肱骨之臣,共襄善举,各自慷慨解囊,汇聚成海,以银钱为引,开启天下粮仓之门。
儿臣巧借银资之翼,穿梭于市井之间,寻觅良贾,购得亟需之粮。而后,亲率车马,穿越千山万水,将这些救命的粮食稳妥运至西部边陲,以解百姓燃眉之急,抚平饥饿之痛。”
风煜宸将自己的方案徐徐道来。
“嗐,我以为是什么好建议呢。原来是用别人的银钱来博取自己的名声,这谁不会啊。”大皇子听完,嗤之以鼻。
“就是,太子,不是我说你。你这是将大家当傻子了不成。”四皇子风璟轩也嘲讽地说道。
“闻皇兄之言,似有微词。此非掠夺他人之功以饰己,乃是汇聚众人之力,行大义之举。若此举能解民困,彰国威,又何须问谁人不会?关键在于,是否有人愿挺身而出,以行动证明心中之仁爱与大义。儿臣愿做那先行者,望父皇明鉴。”
风煜宸言罢,目光坚定,语气中满是对国家的赤诚与对百姓的深情,于大殿之上,留下了一道不可磨灭的身影。
“不过,如果皇兄们认为我在博取名声。那么,这个博取名声的机会让给你们。你们去筹粮,我一定全力配合。”风煜宸摊摊手,一副浑不在意的模样。
“筹粮,说的轻巧。这些粮商手里是有些余粮。但是也没有多到,够西部地区百万百姓口粮的地步。”四皇子倒是想博取名声,但是他知道,筹粮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四哥也知道筹粮困难吧。我只是建议大家出份银钱,而我会想方设法,不遗余力筹集到粮食的。”风煜宸说道。
“那每位出多少?”一位大臣问道。
风煜宸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诸位大人但凭心意相助,无需拘泥。为让诸位心安,本太子将亲自监督,将每一分慷慨解囊之资,细细记录在册,并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