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玉很少出城,最远也只去过十里外的寺庙上香。这会儿楚太太和郑太太姐妹俩在那说些家长里短的话,不是这个姐姐,就是那个妹妹,要不就是这家的嫂子。
这些人翠玉也不晓得,更不认识,翠玉索性看着车窗外的风光。此时已经是六月了,田地里一片绿色,农人在田间地头劳作,还有送饭的农妇匆匆忙忙往田里赶。
这等风光,翠玉极少能看到的,楚太太已经笑着道:“你们这些年轻孩子,就是爱看外面的风光。”
“别说她,我也想看呢。”郑太太也笑了,她们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人,楚太太的眉已经挑了挑:“若是像我这样,成日跟着夫君在外面跑,这样风光,已经看腻了,若没有事儿的时候,只想坐在家里喝喝茶,说说话,旁的,什么都不想做。”
跟着夫君在外面跑,外面的天地和城内的天地是不一样的,翠玉不由看向楚太太:“姨母在外面这么多年,这天下想来都去过了。”
“哪里就能都去过了?不过就是去过草原、海边,还见到些外洋来的人。”楚太太的话让郑太太也看向她:“外洋来的人,你姐夫在的时候,我听他说过,说那些外洋来的人,红头发蓝眼睛高鼻子,哎呀,就跟吃人的小鬼似得,你们也不害怕。”
楚太太噗嗤一声笑出来:“哪里就跟吃人的小鬼似得,他们也是人,只是言语不通,况且除了红头发的,还有别的头发的,也有和我们一样,都是黑头发的。”说着,楚太太就摆了摆手:“等你以后见到了,罢了,我说这做什么呢。”
以后见到了?郑太太不由轻叹一声,以后怎么会见到呢?朝廷的律例,外洋人并不能进到内陆,只能在海边几座港口上岸交易。这座城远在内陆,外洋人连省城都不被允许进入,哪里还能允许进到本城?
翠玉掀起车帘,外面的风扑面而来,风中还带着些土味,也许有一天,自己能离开这里,看远处的风光。如同楚太太说过的一样,那样一望无垠的草原,那样深不可测的大海,还有那高山。那样重重叠叠,仿佛永远走不到尽头的高山。
而不是只能坐在庭院之中,抬头看去,头上永远是那四四方方的天。
三十里地,中间还要打个尖,她们是在一户人家里面打尖的,算起来,这户人家也和郑太太她们是亲戚,不过这亲戚从哪里来的,郑太太和楚太太两人说了很久,翠玉也没有记清楚,只晓得那家的太太,翠玉要称姑母,她儿媳妇,翠玉要称表嫂。
在这家吃了杯茶,又用了几样点心,歇息了会儿,也就出门重新上路,许是因为快到了,楚太太也没有像方才那样欢喜,和郑太太说长道短,只是快到的时候,楚太太看着外面的路,对翠玉道:“这山,在我们这也算高的了,可若往西边去,那山才叫高大呢。”
“比太行山还要高吗?”翠玉只晓得这的太行山无比高大,楚太太不由笑了笑:“太行山没有这样高,有些山,山顶还有雪,从来都没有人爬上去过,往往到了半山腰,就觉得手软脚软,甚至喘不上来气,都说,这样的山顶,有神仙住着呢。”
“冬天不都会下雪吗?”翠玉好奇地问,楚太太失笑了,翠玉晓得自己一定问了句不该问的,脸不由微微一红,果真楚太太已经道:“那些山的山顶,一年到头都是雪,可也奇怪了,到了山脚,就热得很。”
竟然还有这样神奇的地方,什么时候才能亲眼可见?翠玉很想知道,但翠玉也晓得,这个想法,只能在心里想着。
张家堡依山而建,山脚处就是堡门,有家丁守着,楚太太和郑太太归宁,这是早早就让人来送过信的,所以知道是家里的姑太太回来了,家丁也就打开了堡门,马车走进堡内,就是一条青石板修成的大道,大道两边,都是各家各户住的地方。
先到了楚太太的娘家,这会儿门前已经有人在那等着,见到楚太太的马车来了,就有人上前笑着道:“可是妹妹回来了。”
“这都多少年了,还被人叫妹妹呢。”楚太太含笑说着,车帘已经掀开,一个和楚太太差不多年纪的妇人站在马车下,正好和翠玉四目相对。
这妇人不由笑着道:“好俊俏的姑娘。”妇人说完就自己打了自己脸一下:“呸,我说什么,这明明是外甥媳妇。”
“嫂子,这是我的儿媳妇。”郑太太笑着说,这妇人的眼就往翠玉身上看了看:“果真花枝一样。”
郑太太催着翠玉,要翠玉叫舅母,翠玉也晓得,来到张家之后,那就是成堆的舅母,急忙叫了。
妇人又扶住翠玉,看了又看赞了又赞,郑太太也带着翠玉换上自家的车,往自家娘家去。
妇人还要再留:“今儿好不容易回来,先来我们家吃了饭再走。”
“嫂子这是见到外甥媳妇了,就不疼我了。”楚太太在一边故意说着,妇人已经拍楚太太一下,众人都笑了,郑太太命车夫赶着车,说等过几日再来用饭,妇人这才放走了郑太太。
“算起来,也好几年没回来了。”郑太太叹口气,神情又变了变:“只是,这回回来,也不晓得,还会不会……”
会不会什么?翠玉还想细问问,马车就又停下了,看来,这回是郑太太的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