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悦大加赞赏,刘协也暗暗点头。
孔融没有料到孙绍有如此诗才不说,还对百姓的困苦理解颇深,不由对他大为改观。
荀悦问道:
“孙绍公子既然对土地兼并导致的民不聊生如此了解,那不知有没有解决这一局面的良策啊?”
荀悦觉得自己大概是疯了,他竟然对一个八岁童子问策!!
只听孙绍缓缓分析道:
“土地兼并,其根源在于一个贪字,富裕之家想要更加富裕,便想获得更多的土地,更想让贫困之家永生永世为自己耕种。
但国内土地有限,人口却在增长,穷者愈穷,富者愈富,直到王朝末年矛盾不可调和,引发天崩地裂之变。
但若要让世家不贪,那显然不成。仲豫先生自己就出身世家大族,文举先生更是圣人之后,对此自然知之甚深。
但如果有足够多的土地,是否就可以缓解这一情况呢?甚至可以利用贪字,令世家出力开疆拓土,只要土地足够多,还容不下我大汉数千万人吗?”
荀悦微微点头,随后问道:
“土地多了是好事,但世家的土地再多,也需要有人耕种,如果百姓人人有田,又有何人愿意为世家耕作?”
孙绍回道:
“我有三策,
其一,提高耕作效率。着人大力研究农具,昔日汉武帝大肆推广耧车,使播种效率大大提升,如今我等未尝不能对其他农具进行改良,用更少的人,做更多的事。
其二,提倡商业,世家可从中盈利,减少对土地的需求——
文举先生,我知道你要说什么,商人固然唯利是图,乃是小人,可也对物资流动做出了贡献。一个国家需要有君子,也需要有小人,如果一个国家全是君子,那这个国家是没办法发展的。
况且商贾之道盈利速度是种粮盈利速度的数倍不止,可以大大减少世家对土地的执念,而一旦国家收取商税,那又是一笔巨大的收入。
其三,对外扩张的红利。凡开疆拓土之人,皆可封侯,能获得外域的土地外,也可掠夺人口与财富。攻下一国的收入,可能是许多世家积累上百年的财富。
能够快速收割财富,又有谁还在意眼下的一亩三分地呢?”
刘协双眼放光,荀悦若有所思,唯有孔融一脸不赞同:
“孙绍公子,你鼓吹掠夺他国财富、他国人口,这与先祖的仁义之道不符,我大汉以儒立国,你这是要动摇国本。”
孙绍笑道:
“何为仁?
若陛下对外劫掠,却令大汉百姓安居乐业,耕者有其田,这算不算仁?
若陛下对外仁慈,却令大汉土地兼并,百姓流离失所,这算不算不仁?
文举先生,绍以为,仁道是对自己人用的,若那些外域之国并入我大汉,其百姓成为我大汉子民,那么我们理应对他们负责,
可在那之前,他们是敌国!我们还是要先解决大汉国内百姓的生计再论其他!”
孔融不语,虽然他还是抵触对外扩张的想法,可也觉得孙绍所言有理。他并不迂腐,孟子也说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自己国内百姓都吃不饱,哪有闲心管他国死活?
孔融还在考虑仁不仁义,荀悦却已经在思考可行性了,他开口问道:
“孙绍公子此计理论上可行,可我大汉周边诸国贫穷衰弱,应该没有征服的价值吧?”
孙绍回道:
“仲豫先生,天下之大,远超你的想象,绍曾在古书上读到,往东出海上万里,有大陆名曰美洲,其地有土豆、地瓜、玉米三粮,亩产数千斤。
交州往南荒蛮之地,有三季稻,在南方湿热之地,一年可种三季,再往西去,乃是天竺,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再说西域,其物产丰富,各种珍稀布料、香料、宝石、宝马,都曾流入我大汉,西域再往西,更有大食、罗马等国……
若我大汉各州停止攻伐,一致对外,要想征服诸国,不知道要用多少年呢!但只要走上这条扩张强国的路,国内的土地兼并问题立解。”
刘协抚掌大笑:
“好,好,好!孙爱卿虽年少,却腹有锦绣,有此少年英杰,朕心甚慰,来人!取琴来,朕要抚琴一曲!”
不多时,内侍抱来一把古琴,刘协又道:
“光有琴不行,还需要有瑟。”
待琴瑟齐全,刘协笑问荀悦:
“荀爱卿可否奏瑟相陪?”
荀悦笑道:
“臣怎敢坏了陛下雅兴。”
刘协对孙绍招了招手,
“孙爱卿,上前来,听琴得近着些听,你坐远了恐怕听不清。”
孙绍依言上前,跪坐于刘协身前。
刘协微微一笑,给了荀悦和孔融一个眼神,便拨响了琴弦。
荀悦看准时机,瑟声响起,凄凉悲切,与刘协的琴音相互交合。
孔融摇了摇头,突然放声高歌,声音竟然一度压过了琴瑟和鸣。
孙绍顿感不对,这是要干什么?
刘协一边抚琴,一边轻声问道:
“孙爱卿可是曹司空的人?”
曹操在建安元年被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