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
皇帝此话一出,御书房内的气氛冷了下来,寒气逼人。
而正在门口守卫的黄俊脸色也是一变。
眼神剧烈摇晃,带着浓浓的不可思议,猜测到了皇帝想要做什么!
林青在听到这个数字先是愣了愣,而后瞳孔顿时变成针尖一般大小!
皇帝想要干什么?
皇帝没有逼问,林青也没有着急回答,御书房顿时陷入了沉默。
窗外的微风轻轻吹过,使得以往不起眼的门窗响动变得如雷霆一般响亮。
不知过了多久,林青才悠悠说道:
“陛下,战场之上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如此笼统,可能会有偏差。”
皇帝想了想说道:“那就沈子材带兵吧,军卒就是大乾卫所军,军械也是大乾军械,需要多少人?”
“回禀陛下,臣还需要知道,是要尽数斩灭还是击败。”
“都说一说吧,军事上的事情朕不懂,还需要你来指导一番。”
“若是将其一个不剩地斩灭,需五万军卒。
若是将其大部斩灭,需三万军卒。
若只是将其击败,则需要一万军卒。”
林青面无表情,将心中的计算说了出来。
此话一出,御书房内的气氛更为凝重,
站在门口的黄俊则直直跪了下来。
“靖安侯爷,慎言!”
“掌嘴,这里有你说话的份吗?”皇帝眼神一冷,扫向黄俊。
黄俊猛地抬起头,一边用力张嘴,一边轻微摇头:
“陛下不可啊。”
皇城没有理会他,而是看向林青,眼中闪过一丝阴郁:
“以一当十?真的能做到?”
“陛下,大乾开国之初,草原王庭乃是最强盛之时,
那时的乾军可以以一敌五而丝毫不落下风。
而卫所军队武备荒废,虽说有精锐甲胄傍身,但不值一提。
十万军卒之中,可战之兵可能只有一成,只要将这一成杀灭,其余的不足为惧。”
皇帝的脸色恢复了平静,像是在沉思,像是在犹豫,又或是在决断。
林青就那么默默站在那里,面无表情。
不可否认,如今光汉皇帝是明主,勤政爱民,洁身自好,从不贪图享受。
但即便他是天下之主,短短三年时间的争斗,也让他心力交瘁。
以至于生出了一些不该有的心思。
这通常是王朝末期的起义者才会有的举动。
既然世家大族如跗骨之疽,那就杀个干净,刮骨疗毒。
但如今大乾却不行,一方面是北境还在打仗,需要各地出钱出力。
而且大乾朝廷虽然穷得叮当响,但百姓的日子还能过。
起义叛乱之事也不曾发生,境内也算安稳。
若是大兴屠刀,毫无疑问是要将大乾推入死地,再也无法挽救。
皇帝自然是知道的,作为皇帝,他比任何人都要冷静。
今日之问,不过是一次发泄罢了。
光汉皇帝缓缓闭上眼睛,深吸了一口气,又长长呼出。
“林爱卿的带兵能力,朕是信得过的,将靖安军交给你,朕放心。”
“京城外的镇国军如何?”皇帝忽然话锋一转。
林青想了想,说道:“风光不再,守成有余,开拓不足。”
“朕打算让你带五万镇国军返回曲州,你觉得如何?
朕不指望他们如靖安军一样,但能否变成敢战之士?”
皇帝眼睛之内炯炯有神,他已经想明白了,京城外的十万镇国军,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若是外出迎敌,碰上靖安军如此精锐,十万可能会被一万歼灭。
如此还不如尽早放手,将其送出去历练。
但让皇帝失望的是,林青缓缓摇头:
“恕臣无能。”
“为何?靖安军中也有三千镇国军,如今照样是悍卒。”
“陛下,人少尚且可以改变,但人太多了,想要改变无异于登天之难。
他们久居京城,贪图享乐,对待蛮子自然而然就会怯战,
就算给他们再精锐的兵器甲胄,也会打败仗。
臣在武院课堂上说过,战场之上,士气最为重要,
一旦有了怯战之心,就算臣是天神下凡,也不可逆天改命。”
“唉朕知道你说的,自古边疆出悍卒,
越是靠近中枢,军卒的战力越弱,镇国军已经太久没打仗了。”
顿了顿皇帝又说道:
“朕听说,靖安军已经开始招募新卒了,才两万是不是太少了一些。”
林青点点头:“陛下,出境作战的军卒贵精不贵多,两万军卒若是在草原上驰骋,可以十数万草原骑兵甩在身后。
这有理由发挥骑兵优势,进行大范围转移。”
“大范围转移?朕知道这个,你在书里有写,骑兵的优势就在于此,这么说朕就有些明白了。
船小好调头,船大难调头,是这个道理吗?”
“陛下英明。”林青微微躬身。
“那若是蛮子来攻城该如何?两万军卒守城,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