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该治治。该吃吃,该喝喝。把身体养好。总不好走在我前面吧。”
一番话说完,老太太捻起面前的酒杯,自顾自的喝了一口。几个姑爷除了何志军和三姑爷,都没从刚才的500万当中回过神来。等到何志军也端起杯陪了一杯这才反应过来。纷纷端杯陪一个。
每年500万。这比前面几十年挣的还要多,多多了。说不高兴那是假的。脸上的笑都是真挚的,热烈的。
一场家宴结束,每个人都心满意足的告辞离去,其中最惊喜的莫过于颜浩大伯一家子。
原本作为养子,他们和苑淑兰本人并没有实质上的血缘关系。前面那么多年保持着走动,一方面是苑淑兰的确养育了年幼的自己,自己需要报恩,另外一方面,当时条件都不好,大家一起抱团,凡事有个帮衬。
自从颜家发家之后,颜茂如知道老太太一家有钱了。但是从未想过自己家也能从中分润到什么好处。也不奢望。再说,自己闺女跟着老太太后面也不少挣。知足了。
可是刚才饭桌上老太太话里的意思很明白,自家也有。家家都有。这让颜茂如的心里五味杂陈。年近60却还有眼泪滑落。
“原来妈心里还是有我的”颜茂如年过半百,眼眶也有些微微的湿润了
陡然而富,平凡了大半辈子的颜家第二代都非常的满足。苑淑兰给出的“零花钱”让大家的心里都非常的熨帖。
除了颜浩的二姑。
作为家中读书最多的两口子。脑子里又比其他的三姊妹多了些想法。
四家女儿,原本她家两口子都是大学生,不管是工作单位,家庭收入,社会地位都是几家当中最好的,结果等到颜家发了家,妹子从小跟着老太太从街机厅开始干,现在在星纤网也是高管。颜浩三姑家开了房产公司,那肯定也是赚不少。小姑家的易惠也是进了星纤网工作。
就自家,一家三口都还是原本的样子。虽说老太太让颜浩给聂烨分了些毛台的股票,但是那是每家都有的。
比来比去,反倒是自家现在混得最差。这落差让颜浩二姑心里不是滋味。
等到寿宴一结束,就拉着颜浩大姑一道走了。说是去逛街。一路上都是在打听具体的家业规模。可是颜浩大姑也不清楚。只能问妹子。妹子早就知道了自己二姨的心思。借口单位还有事,急忙忙的跑了。
等到人都走了,就剩下颜浩一家子。苑淑兰有些微醺。倚在沙发的靠背上,眯着眼,看着在沙发上摁着颜跃进掏耳朵的汤丽清,在边上边走动边晃悠给小竹子拍嗝的李姐,以及拿着遥控器给自己放dvd的颜浩。老太太感觉自己醉了,醉的很厉害。似乎想要睡过去。迷迷糊糊之间感觉手指握住了,强打精神睁开眼,看见小竹子被放在沙发上,仰面朝天的拿大眼睛看着自己,还那小手握着自己的食指。吐出一个泡泡。
“小竹子乖,祖祖有点困咯”
“奶奶我扶你上楼去睡会好了。”颜浩听闻,回身和苑淑兰说到。
老太太摆摆手。“我眯会就好,你坐“
颜浩闻言,把刚打开的电视剧按下暂停,坐到边上。
“都说人活七十古来稀,我这都八十了,女儿也老了,孙辈也大了,黄土也埋到脖子了。本来也没什么好操心的了。不过有些事情还是想和你念叨念叨“
“奶奶您说。”
“你四个姑妈都觉得我这辈子偏心你爸偏的厉害,什么好事都紧着你爸,可她们没想过,她们其中任何一个,只要肯读书,读的进,我和你爷爷当初咬紧牙关也是供的。特别是你二姑,那更是正经的华农毕业。当年她在羊城读书,打球摔断了腿,我让你爸坐了30多小时的火车去的羊城看望,拎着一篮子鸡蛋,几块腊肉,还有300块钱。那时候我和你爷爷两个人工资加起来也才100多一个月。你爸当时还不满15……“
“可不,当时我一出火车站,拎着大包小包的,也不认道,找人问路,别人告诉我坐”一卅一”,我还以为是一十一路呢。找了一圈没找到11路车的站台。结果又回去问人,才知道是坐22路“颜跃进也回想起当时的经历。
”咱们家当时条件有限,能养活大6个孩子已经不容易了。尤其是6个孩子都要读书,最差的也是中专毕业。那自然吃穿这些方面,就会有所欠缺。老二的心思我明白,总觉得读书是自己的本事读出来的。却没想过她能好好读书的条件是为啥。当年知青要下乡,本来是要让你二姑去的。但是当时她在读大学,所以你爸16岁时,高中还没读完就顶了她的任务去下乡了。不然你二姑根本等不到毕业就要回乡来的。……“
说到这,颜浩想起了颜跃进那反差极大的肤色。脸和脖子都是黝黑的,唯独身上,模模糊糊似乎还有个跨栏背心的白印子。想来是当初下乡时,晒出来的。
“二姑估计也是不平衡。原本六家人里头,就她家一个在政府宣传口,一个在单位当干部,逢年过节都是最体面的人家。结果咱家生意一做起来,她家反倒是落了下乘……”
颜浩也知道,老太太早就察觉到了二闺女心中的不甘,不忿,不平衡。
“如果不是你小子搞东搞西,真要让你爸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