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阳辉说做就做,说考就考。
为了能取得一个好成绩,拓跋阳辉已经不再着手板凳业务了,全部推给了族人。
让他们努力经营,努力赚钱,为自己,为鲜卑一族努力奋斗。
然后,拓跋阳辉便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科举考试上,每天学的食不知味,寝不安寐。
天还没亮他就起来开始规划着今天的学习任务,而且每次都能完成。
太阳落山之后他还是在钻研着典籍,为了能节省一些铜板,拓跋阳辉便凿壁偷光,彻夜苦读。
这样的决心,这样的恒心,顿时就成为了市井当中的焦点人物。
邻居们都在私下里不断议论着,说他肯定可以金榜题名,考上状元。
至于拓跋阳辉的族人,更是对拓跋阳辉充满了信心。
拓跋阳辉的努力他们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而拓跋阳辉究竟能不能考上,还是个未知数。
时光荏苒,岁月转身。
离科举考试的时间越来越接近了,拓跋阳辉的三餐更加不规律了,黑眼圈也在一天天地严重。
族人们都知道,拓跋阳辉在做梦的时候都在呢喃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绳锯木断,水滴
石穿。”
“故天将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久而久之,族人们也对汉朝的文化产生了兴趣。
纷纷开始研习各种典籍,领略着汉朝文化的魅力。
没过多久,拓跋阳辉终于可以参加第一年的考试了。
县试。
县试是科举考试的第一道关卡,有些人考了大半辈子还卡在这里,有些人第一年就考过了。
七分实力,三分运气,一切皆看个人的造化。
参加考试之前的拓跋阳辉还在翻阅着典籍,恨不得让时间停止,自己再好好复习一遍。
然而时间是不会等待任何一个人的。
很快,拓跋阳辉就放下了典籍进入了考场。
里面的考生有的才十几岁,有的已经头发花白了。
拓跋阳辉的年龄不算太大,也不算太小,属于大叔级别。
看着坐在自己旁边的小伙子,拓跋阳辉的心里是多么的羡慕啊。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一番感慨过后,拓跋阳辉便拿起毛笔开始奋笔疾书,在试卷上肆意展示着自己的才华,挥洒着自己的学识。
时间滴答,在眼角划过。
光阴无声,在眉
宇消逝。
不久,拓跋阳辉便站了起来,第一个交卷,第一个离开考场。
临走的时候还用标标准准的普通话对主考官说了四个字:“太简单了。”
主考官瞥了一眼试卷上的名字,眉头微微皱起。
再看着拓跋阳辉潇洒的背影,嘴里呢喃着:“第一个出考场的,不是学神就是学渣,他会是哪种人呢?”
没过多久,成绩就出来了。
主考官比拓跋阳辉还着急,急忙去寻找拓跋阳辉的名字。
然而他根本就没费多少精力,因为拓跋阳辉的名字就排在第一位。
看到这里,主考官那是又惊又喜,嘴里呢喃着:“看来,那个男人是学神。”
很快,拓跋阳辉就知道了自己的成绩,他的族人也知道了自己的成绩。
为了庆祝拓跋阳辉的光辉战绩,他们还下了一次馆子,好好吃了一顿。
席间,拓跋阳辉的眼神有些迷离,视线有些模糊,思绪有些飘荡。
恍惚之间,拓跋阳辉好像看到了自己考上状元的模样……
参加完县试之后便是府试,乡试和会试。
拓跋阳辉依然勤奋读书,刻苦学习,顺利地通过了一次又一次考试。
在通过乡试之后,拓跋阳辉让一个
族人去给弟弟带信,让他的弟弟再等等。
然后,拓跋阳辉又开始了自己的科举生涯。
当他通过会试之后,顿时就看到了自己的未来。
只要再参加完最后一门考试,自己就可以成为大汉王朝的一名官员了!
每次想到这里,拓跋阳辉都激动不已,久久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
在此期间,拓跋阳辉发现自己和族人之间的话题越来越少了。
然而他根本没有在意这个细节,一心想着自己的考试,一意想着文化和秩序。
学的越多,懂的越多,越觉得自己才疏学浅,越觉得自己是多么的渺小。
拓跋阳辉现在那是深有感触。
日升月落,又是一天。
花开花败,又是一年。
这年,拓跋阳辉终于可以参加最为顶级的一次考试了:殿试。
殿试由礼部尚书主持,皇帝亲自监考。
不过吴忧目前还在西伯利亚,负责监考的任务就顺理成章地落到了郭淮头上。
不知不觉,已经五年了。
往事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
看着跟前的试卷,看着一道道似曾相识的题目,拓跋阳辉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