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回溯到三年前。
元启十七年的夏天,全国各地雨水充沛。唯独京城干旱无雨。就是一阵风,也是热的熏人。天上连朵云都看不见。连日的酷暑难当,连皇帝陈晟澈都生了病。
每到夏至,皇帝总要从御书房移到乾坤万象园中的翠渺烟霏斋去避暑。翠渺烟霏斋靠近绿芜水榭,中有九孔泉水趟过玉带桥,汇成三十多尺高的瀑布流下。最是阴凉清爽之处。
一日,皇帝在斋中纳凉过后,背部长出了许多绛红的脓疱疮。太医正说是蚊虫叮咬所致,便开了外涂的药膏。日子久了,疱疮破花,化为臭不可闻的脓水。左右服侍的宫女,太监无不掩鼻而过。只有长公主芊芊不顾脏臭,日日躬亲侍弄汤药,侍候在君王左右。
待皇帝痊愈之后,感怀长公主陈朝阳孝心可嘉,想为她的养父母正名。便招寻龙县令陆承泽进京受赏封侯。九月,陆承泽面见圣上,当堂加封为寻龙伯,享三品俸禄。侧室赵姨娘也对长公主有养育之恩,扶正之后,受了三品的诰命。
本来,事情到此为止。但是九月十一日,长公主为养父母践行的晚宴上。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大事:一位随着陆县太爷来到皇宫的贴身老仆,忽然撞响了景阳钟。说长公主并不是芊芊,而是陆家本来的二小姐。
这老仆宁愿以死相谏,说要还二小姐陆海烟一个清白。还说驸马爷云缨也是同谋。当然,这老仆的背后肯定是有人授意的。鬼都想的出来,是朝廷上有人要搞倒长公主了。梁王郑君琰接手此案后,就把案子交给了刚调任刑部的董弗之处理。
梁王还叮嘱董弗之,关于这件案子,半句都不能泄露口风。
但是董弗之是个胆大包天的。也不知这老仆给他看了什么,董弗之也一口认定长公主“弄虚作假,埋汰天家骨肉。欺君罔上,弃掷国法伦常”。
调查了两个月,董弗之写了一封奏折,呈递了上去。梁王和皇帝人手一份。奏折的内容,简直令人触目惊心。
董弗之查出来:陆家本来有个二小姐叫做陆海烟。这陆海烟才是当年那小公主的奶娘孙轻云带回来的孩子。陆海烟和云缨闹过不和。然后有一天踏青,云缨和陆海烟单独出去,结果陆海烟就淹死了。而小丫鬟芊芊包庇了云缨。
因为陆家老小担当不起养死公主的罪名,便拿芊芊冒充了长公主。
当然,一石激起千层浪。
梁王殿下选择了不相信,当然,就算是真的,他也会维护云缨到底。
但是长公主和陆家人就没那么幸运了。长公主向来和梁王不和。当年驸马爷云缨失踪之后,是长公主连写三封信给了梁王。据说,梁王看了长公主的信,当场掀翻了桌子。然后,三天三夜,滴水未沾。还雕出了一尊驸马爷的小像,随身带着。
而长公主得到消息,则是冷笑道:“殿下他害了我的驸马爷,我也不要让殿下好过!”
可见,二人的关系非常坏。
所以,当陛下震怒,开始整陆家和长公主的时候,梁王殿下没有伸出援手。
陛下刚开始信了董弗之,他命令刑部尚书陆四洲将陆家人拿下狱。包括陆承泽,赵姨娘,陆海楼,陆海堂都被拿进天牢。芊芊则是圈禁在凤祥宫,不得出半步。皇帝要求刑部务必将此案查个水落石出,以正明正典刑。结果这一查,就查了整整一年。
以董弗之为首的一干文臣,想法设法将芊芊“冒充公主”的罪名坐死。但是除了那个陆家老仆人的口供,倒也没查出什么铁的物证来。而陆家人和长公主更是一口咬定了董弗之是诬陷。双方僵持了整整半年时间。其中长公主一度要被拿下天牢,却因为证据不足而作罢。
半年之后,皇帝身体不适。他已步入花甲之年,侄子陈朝临不愿意见他,女儿陈朝阳被圈禁。或许是人老心软了,也或许是消除了对长公主的怀疑,便下令刑部释放了陆家人。不久之后,芊芊也恢复了长公主的名分。
长公主不计前嫌,服侍在君王左右,得了一个至孝的好名声。
元启十七年震惊内廷的真假公主案,就此作罢。因为牵扯到皇室丑闻,所以皇帝下令:所有经手此案的人,半个字都不许透露出去。
但这里面千丝万缕的算计多得令人意想不到。
先说那始作俑者陆家老仆。这陆家老仆在此案消停后不久,就莫名其妙死在牢中。还有主办此案的董弗之,本来他弹劾公主失败,离间天家骨肉,乃是灭门的死罪。但当时,董弗之已经身兼二品侍郎衔。皇帝言:自朕执政十六年来,未杀过一名二品大臣,改把董弗之充军流放。
但是这流放的地方也不是别处,正是梁王陈朝临的部下。不久之后,陈朝临在军中重用董弗之,将他从罪奴身份提拔为四品参军。不久之后,董弗之借助梁王这东风,更是升到了三品巡查使的高位。重回京城受到重要。
但是董弗之回来,最恨他的就是陆家人。
陆家无故招灾,而且多年前尘封的秘密被人所知晓。陆海楼和陆承泽父子两个早就有了将董弗之灭口的打算。本来,以陆海楼如今在朝中的地位,加上陆承泽多年经营的同僚关系,小小的一个董弗之,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更何况还有长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