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虽然杀了儒学大家徐树栋,但是此事对于儒家来说,仅仅只是开始。
儒家和皇权的对决,现在才正式开始。
朝堂上,正当文武百官成群地窃窃私语时,突然有人惊呼一声,“咦,那不是韩国公吗?”
听到声音,众人下意识地朝大门方向看了过去。
李善长大踏步走了进来。
虽说已经满头白发,但是他的脚步却无比坚定,步步生风。
很快,细心的大臣就发现,李善长穿的并不是官服,而是一身儒家装束。
看到李善长,那些儒臣仿佛看到了救星似的,纷纷向他走了过去。
争先恐后地跟李善长打招呼,眼里满是希冀。
朝堂中许多儒臣,虽然不是淮西一派,却是冲着李善长这个大儒而入朝为官的。
他们也自发的以李善长为首。
宋隐看到已经很久没有露过面的李善长来了朝堂,也是一惊。
李善长虽然在江南行省一事上有错,但是他的身份地位及权势,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虽然文武百官都承认宋隐是大明第一能臣,但是李善长的权势地位仍然高过宋隐。
这开国功勋身份地位,就不是一般人可以比得上的。
李善长神色坦然地走了进来,脸上虽然看不出来有什么异样,但是双眸中却闪过厉光。
显然他今天上朝,是别有深意。
李善长走进大殿后,视线先从文武百官身上划过,最后定格在了宋隐身上。
“宋大人近来频繁推出新政,在民间反响很大,老夫深感佩服。”
李善长声音洪亮,掷地有声,言语中威胁味道颇浓。
今日,李善长是以儒家身份来上朝的。
他对宋隐说的新政,自然也是暗指教育制度改革的事情。
宋隐自然听出了李善长满嘴的火药味,却一脸淡定。
他微微勾起唇角,“呵呵,想不到有朝一日,竟然还能在朝堂上见到国公大人。”
“久违了国公大人。”
“再多的新政,也都是在为大明服务。”
李善长语气不善,宋隐当然毫不客气。
就在李善长和宋隐针锋相对时,朱元璋到了。
文武百官行礼后,朱元璋赫然发现李善长竟然也来上朝了。
虽然朱元璋对李善长颇多意见,但是李善长是开国功臣,朱元璋一时也拿他没办法。
当初杀胡惟庸,朱元璋就算是已经有了他的罪证,也隐忍地等到他真正造反后才动手。
李善长地位比胡惟庸还高出数倍,势力更大,所以朱元璋同样需要一个合适的契机才行。
早朝开始后,礼部尚书林芳栋率先汇报。
“启禀皇上,臣有本启奏!”
看到宋隐一派的人冒头,文武百官敏锐察觉到,这场无硝烟的战争要开始了。
今天李善长也上朝了,皇权跟儒家的博弈,谁胜谁负,今日就能见分晓。
“嗯,说吧!”
朱元璋面无表情,目光深邃地注视着文武百官。
“回皇上,教育制度改革,率先在福建、江南、湖广、北平这四大行省展开落实,当地学子纷纷响应。”
“但是其他州府,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儒家阻拦,他们甚至侮辱朝廷,批判国策,甚至还咒骂皇上。”
“各州府已经将带头闹事的大儒押送进京,只有解决了这些大儒,才能在各州府顺利地推行新政。”
虽然各州府动用武力,抓了一些大儒,并镇压了儒生,并强制收回旧书,解散私塾,将新政落实下去。
但整个大明的儒生,甚至背景深厚的大儒数量不少。
以儒家在大明的底蕴,不是抓几个儒学大家,就能解决得了的。
听到各地还有儒家在闹事,朱元璋眼里冒出了怒火。
这些混蛋玩意,还真是没完没了。
之前怂恿学子闹事,现在竟然阻挡国家新政执行。
推行新式的教育方式,也是为了更好地巩固和集中皇权,加固大明国力。
但这些打着儒家旗号的人,自私自利,没有底线,实在令人作呕。
“这些腐儒如此藐视皇权,阻碍落实国策,不需审问,直接剥皮楦草!”
朱元璋挥了挥手,眉头丝毫不皱地再次大开杀戒。
此话一出,许多儒臣连忙跪下。
“皇上,万万不可啊!”
“绝不可以滥杀无辜啊皇上!”
“儒家若是一无是处,又如何传承了上千年?”
“每个王朝都有儒家底蕴根基,大明也不例外,若是铲除儒家,必定损失大明国力啊皇上!”
“这等暴君昏庸之事,皇上万万不可做啊!”
“这些人都是我大明的大儒,影响力极大,万万杀不得!”
“否则大明必乱!”
儒臣一个接一个的阻拦朱元璋的决定。
甚至还用上了那些儒家咒骂朱元璋的话。
听到这些话,朱元璋脸色顿时阴冷下来。
这件事情原本就让他大动肝火,现在一个个儒臣还使劲地阻拦,搞得朱元璋更加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