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这次出尽了风头。
长公主的倾情加盟,让这次的商贾讲座引燃了汴京各界,尤其是商贾界,更是引发了轩然大波。
当然,差评好评都有不少,钟粟也不在意,就让他们随便议论吧,让时间去证明一切。
汴京各个角落还在热议中,但钟粟很快走出了膨胀期。
讲学结束的当天,他去了兵工学院。
这里有三间温室的宝贝疙瘩,可不仅仅是用来邀功或者献祥瑞的。
他要指望这个彻底征服大宋的高层,把大宋带入一个不可思议的时代。
陈旉的出现,恰好对他的事业起到了关键性得作用。
他自从来到汴京大学,才真正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钟粟对他提供了超乎想象的农业科研环境,温室这种东西虽然早就有了,但有半透明琉璃加持的温室,还真是第一次见到。
也许有人能够想到,但高昂的成本,让不少人望而却步。
能够吃到“黄化”蔬菜,大宋人已经深感科技进步带来的福祉。
但“黄化”蔬菜却很难做到普惠,大宋固然富庶,但一到青黄不接之时,还是有不少的大宋人民会徘徊于饥饿的边缘。
流民差不多是每个封建统治者都要面临的一个难题,大宋自然也不会例外。
只要不是太混蛋的统治者,都会想
些办法,尽可能搞好赈灾工作。
但流民的数量从来都会超过赈济的极限,到了这种时候,谁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钟粟有一个梦想,就是要把流民的数字,尽可能地减少。
流民减少了,自然意味着国力的强大。
陈旉这样的农学家,其实或多或少也有钟粟的想法,只是一来没有人愿意给他提供科研经费,二来受限于简陋的农业科研环境。
看着陈旉带着十几个人忙忙碌碌,钟粟一脸的欣慰。
钟粟出现温室附近的时候,陈旉很快也发现了。
“怎么样,还适应吗?”
钟粟上下打量着陈旉,他和所有进出温室的学生一样,都是一身短打。
“太好了,至今我都觉得像在做梦一样。
以往我也想过,如果能有这么一间火室,一定会好很多。
可没想到的是,钟大哥这里居然早就有了,还是这种能够透光的。”
陈旉唏嘘不已。
“不说了,看看去。”
钟粟一说,大家一起进入了温室中。
为了让这些作物得到最好的生长环境,温室的火炉一直没有熄灭过。
虽然这个时候没有温度计,但体感温度最适宜的时候,大概就是二十来度,这也是对温室的大概要求。
当然,事实上只要感觉不到冷,就没有什么问题。
钟粟之前也对陈旉交代得
很清楚,不必担心成本的问题,火炉一定要照顾好。
陈旉听钟粟说得郑重,甚至提出直接住进温室之中,但被钟粟拒绝了。
温室之中虽然温度适宜,但湿度同样会很大。
他可不希望好不容易找到的农学家早早得上关节炎。
最后想出的办法,就是采取轮班值守。
两个时辰换一次班,值班的人进入温室,给所有的火炉添煤炭,确保室内温度。
白天就方便许多,如果是晴天,气温有所回升,也可以暂时封火。
至于浇水这些事情,钟粟倒是不用操心。
甘薯和马铃薯本来就不是太挑,浇水只要不是太过或者太少,影响都不会太大。
辣椒稍微严格一些,除了要注意旱涝,还得做好通风。
钟粟只能把自己依稀记得的一些交代给陈旉,其余的只能由陈旉自己摸索。
钟粟在三大间温室中都看了看,生长情况出乎了他的意料。
除了早期有一些没有发芽的,之后还没有出现过秧苗死掉的情况。
绿绿的小苗长得青葱欲滴,钟粟觉得心中一阵阵的激动。
大概是生长周期有差异,钟粟也发现了,甘薯和辣椒目前主要是秧苗还在继续生长。
但马铃薯的情况就有一些不同了,不少秧苗已经长出了小小的花蕾。
这就意味着即将要进入发根期,发根后
就开始结薯。
温室的效果还是不错,钟粟觉得这样一来生长周期也一定能够缩短很多。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一旦开花,还需要进行传粉。
钟粟依稀记得,马铃薯属于自花传粉类植物。
如果实在室外养殖,靠着风力就能做到传粉,可现在养殖在温室之中,恐怕还得人工授粉。
不过这也不是什么难题,一间温室的马铃薯就这么一些,靠人工授粉也费不了多少工夫。
想到这里,钟粟对陈旉再三强调,等到马铃薯开花,一定要早早告诉他。
既然是要培育种子,自然不能过于追求产量。
陈旉其实也明白钟粟的想法,他来汴京大学后,在贺松风的介绍中,他也了解了钟粟的很多事情。
这三间温室之所以不惜代价,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