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边境,距离衢州三十里,距大唐边境五十里,一处静谧之地。
最先发现这个小桥流水之所的乃是泉盖苏文,当年他为了静心,走遍了高句丽,无意间发现此处,于是便在此地留了下来,取名静庐。
后来因为登顶高句丽大相,泉盖苏文便离开了此处,至于为什么离开,没人知道。
只是他从静庐离开后,便一头扎进了那惊天骇浪般的国内城之中,再也没有回来过。
静庐依山傍水,颇有隐士居所的味道,泉盖苏文至此,也不由感慨世间纷扰万千,唯独此处能得一席静谧。
但要知道,这里距离两国边境重镇都不足百里。
泉盖苏文坐在静庐的屋檐下,早有侍监备好案几坐榻,檀香袅袅,回味悠长。
“你好像很担心。”
泉盖苏文看着面前的韦名美雪,不由笑着道。
一路南下,韦名美雪一直心事重重,泉盖苏文岂能视而不见?
当然,他也知道韦名美雪担心的是什么。
“李恪这个楚王亲自北征,我却在此时相邀,你是担心我会对李恪不利?”
泉盖苏文的脸永远都是那么平静,而且始终挂着一抹淡淡的笑容,给人以慈祥和蔼的感觉,但又不失华贵的气
质,实在令人费解。
韦名美雪闻声,眉头微皱,但却什么也没说。
“美雪,你变了。”
泉盖苏文看了看她,继而笑道。
“师傅”
“诶,我知道。”
“李恪的确是个魅力十足的男人,倾心于他,并不丢人。”
“世间但凡女子见了他,只怕都不能自持,遑论你与他朝夕相处甚久,有此变化也是理所应当。”
泉盖苏文摆手打断了韦名美雪的辩解,而后竟然宽慰到。
韦名美雪有些不太明白泉盖苏文的意思,自是用一种疑惑的眼神看着他。
“你也知道我国局势。”
“当年我年少掌权,御下臣子多有不服,便是先帝也无能为力,这才与我装作不和,以此来肃清党争稳固朝局。”
“尧崇手握大权多年,一直以来都是皇室的心腹大患,我与先帝联手,外加李世民的帮助,这才将其扳倒。”
“此事你从头参与到尾,当知李世民之能,若无李世民的计策,尧崇不知还要为祸朝局多少年。”
“而没有李世民的帮助,利用走私一事令上下朝臣一心,我要彻底掌控皇权,又不知还要等多久。”
“说起来,若不是李世民,今时今日我只怕还是国内
城中的一只笼中雀。”
泉盖苏文抬望眼,初秋的景色映入眼帘,那是漫山遍野的火红枫叶,片片飞舞恍如黄蝶,灵动优美,带给人无限遐想。
他的话显而易见是在说今日邀请李恪乃是好意,绝对不会对李恪按不利,毕竟李恪帮他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韦名美雪岂能不明白泉盖苏文的意思,闻言当即点了点头。
“但美雪啊,你也要明白,而今的李恪虽然重要,可他毕竟是外臣。”
“而且走私一事乃是私密,上不得台面,一旦李恪停止了这种利益输送,到时候我朝内部必定内讧,所以此时乃是我整顿吏治的最佳时机,而且必须从李恪的走私开始,明白吗?”
走私走私,毕竟是见不得光的事。
尽管高句丽上下对此心知肚明,可这只是利益关系,一旦这种利益输送因为李恪而停止,那么高句丽现如今的朝局定然会发生巨变。
泉盖苏文岂能不知?
所以他必须要赶在现在他能掌控皇权的时候整顿吏治,彻底将这帮见钱眼开的人剔除,而后为高句丽朝廷输送新的血液,让整个高句丽朝局改头换面,焕然一新。
而他着手之处,便是李恪。
因为李恪乃是整张利
益网的中心。
“师傅打算关停与李恪的走私交易?”
韦名美雪问到。
“趁着此次李恪北征,正好以此为借口。”
“皇帝与我的想法一致,只要让朝臣们认为是李恪背叛走私交易在先,那他们自然会一致对外,到时候我再着手整顿吏治,自然轻而易举。”
“所以此次我约见李恪,并非为了两国战事,而是关于关停走私一事,你大可放心。”
皇帝这种高危职业并非人人都有本事就职,但人人都想争着上去试一试。
泉盖苏文深知当皇帝的不易,他一直不太明白,这种时时刻刻都需要提心吊胆的职业到底有什么吸引人之处,为何这么多人对此趋之若鹜?
当然,他的不解此时没人可以解答,唯一能够为他解答的人,正在前来的路上。
韦名美雪早已得到消息,李恪已在十里外,一会儿就到。
“师傅,倘若两国当真爆发国战,我们胜算几何?”
韦名美雪忽的问及当下最严峻的问题。
虽然泉盖苏文对此事一直闭口不言,但韦名美雪心里仍旧关心。
对于韦名美雪来说,她对高句丽的归属感和荣辱感没有李重义对大唐那么强烈。
可是她毕竟是高句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