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不得不承认李承乾的计谋虽好,但却过于着急,以至于在没弄清楚自己的真实信息后就动手,导致最终的功亏一篑。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杜如晦,正如李恪所言,杜如晦乃是就每个人的性格进行了准确的分析何判定后才制定一系列计划,来迫使进入的人不会发觉身处阴谋之中。
而李承乾显然没做到这一点。
李恪若是要走私山地炮这种东西,那为什么不通过商业贸易来向高句丽走私呢?
他现在可是一字并肩王,他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
“所以殿下,你从一开始设这个局的时候,就没想到我会如何应对,以至于你天真的以为我会按照你的想法去和高句丽走私。”
人犯错,在很多时候都是因为自以为是。
你以为怎么样,你以为不怎么样,以为来以为去,到最后出现意外,始料不及,才发现自己的以为都是一厢情愿,事实并不会按照你以为的那样去进行。
“所以,这件事从一开始,其实你的局?”
这时,李世民忽的皱眉看着李恪问到。
“回父皇,并不是儿臣的局。”
“而是太子殿下的局,只是儿臣稍微利用了一下。”
李恪礼毕,转过身继续看着李承
乾。
“我出使扶桑返回没多久,就发现我的香水,烟花,甚至算盘之类的商品居然能够卖到高句丽去。”
“所以我暗中调查,发现了一批与高句丽走私的人。”
“我当时就想,辽东与高句丽的榷场已经关闭,而我也的确在与高句丽走私,长安城内居然还有一批与高句丽走私的人,难道这不可疑吗?”
“我一开始怀疑是益阳王或者李泰留在七州的余孽在作怪,可是一番调查后,就在昨夜,我偷偷跟踪这批人去到城外,看他们在城外的一个山坳里清点货物,看到了这批山地炮的出现,我才反应过来,这本身就是针对我的一个局。”
“因为我的的确确在与高句丽走私,只要有人稍加利用,将昨夜的走私变成是我的走私,那我叛国的罪名也就成立了。”
李恪昨夜看到那批山地炮的时候就猜到这个走私团队有朝廷的人参与,而且还是朝廷重臣。
当时他怀疑的对象一共两个,一个是杜如晦,另外一个则是李靖。
杜如晦没必要做这等事,而李靖是李承乾门下,李承乾有必要这么做。
“哼!一派胡言!”
“空口无凭,你凭什么认定此乃我布置的局!”
跪在地上的
李承乾明显不想承认自己的局被识破了。
“你到现在还没反应过来吗?”
“谁站出来指控我,谁就是幕后主使啊!”
原来,昨夜李恪所写书信不是一封,而是三封!
“我得知朝中有人与高句丽走私,当然想找泉盖苏文问个明白,毕竟我的生意被别人抢了,我过问一番理所当然吧?”
“所以我连夜写了三封一模一样的书信,交由韦名美雪的暗探,打算让他们传给泉盖苏文。”
“这三封信,臣分别交给了晋王李治,郡王李泰,以及太子殿下身边的高句丽暗探。”
“而且还故意让你们三人都知道此事!”
“所以,今日谁来指控我,谁就整件事的幕后主使!”
李恪昨夜在与崔促,韦名美雪的一番对话后,他虽然有些怀疑李承乾,但却不能肯定李承乾这样做的动机。
因为从表面上看,李承乾这样做虽可以拉拢高句丽,但同时也可以置李恪于死地。
而李恪一旦身死,李承乾如何得知益阳王的下落呢?
于是李恪想了想,决定投石问路,这才有了那三封一模一样的密信。
只要谁拿着这封密信来指控李恪,那么谁就是这件事的幕后主使。
因为这封密信就是李
恪于高句丽勾结的最有力的证据!
无论是谁打算对付李恪,都不可能错过这个绝好的机会!
“废话,任谁看到这封密信都会举发你!”
“难道就因为我举发了你,所以就证明今日指控乃是我诬陷你?”
李承乾还想挣扎。
他的意思很简单,这种密信代表的乃是谋逆之罪,谁看到了不会举发?
“你记性可真是不好。”
“刚才我已经说了,昨夜我是先跟踪走私车队到的城外,后来才写的信。”
“而太子你呢?你刚才说是因为这封密信而认定我与高句丽走私的。”
“那么敢问太子殿下,你是如何在知道密信内容后将这几个人证,以及这些山地炮追回来的呢?我在信上可没说昨夜我看到的任何事!”
“你是怎么知道这些人就是走私之人,这些山地炮就是走私的山地炮?杜大人都没能查清楚的事,你是如何查清楚的?!”
李恪在信中提及的乃是长安走私一事,但至于具体内容,李恪却是只字未提。
所以李承乾即便拿到密信,也只能知道李恪在与高句丽走私,而不会知道李恪与高句丽走私的具体内容。
“那我就不能先查到了你与高句丽走私,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