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早些时候已经与李愔,户部等相关人员合计过粮草的事。
照之前李世民率领的大军,粮草供应肯定是没什么问题的。
可现在要派遣援军,粮草供应势必存在问题。
国库没钱这是第一点。
就算国库里能挤出一些钱,可上哪儿去买粮食呢?
“长孙大人怎么看?”
李恪看向长孙无忌。
李世民亲征,偌大的大唐朝廷当中,当属他的官儿最大,经验最为老道,此时自当拿出意见来。
可谁知长孙无忌闻声,只说了两个字,“退军。”
“什么?”
“退军。”
长孙无忌看了李恪一眼,接着道,“薛延陀之战,高昌之战后,我大唐粮草本就紧缺。”
“而今倾全国之力进攻波斯,国力危殆,倘若再打下去,就算打赢了,也是险胜,惨胜。”
“可若是打输了,那便是倾家荡产的下场!”
“到时候别说粮草,便是一根茅草,只怕也很难再拿出来了。”
之前房玄龄就曾说过,国库里的钱本就不多。
修建大明宫以后,远征波斯以后,国库里就剩下一点备用金。
倘若再继续坚持波斯战争,而且还打输了,那大唐的国力将降至有史以来最低
,没个十几年,肯定是恢复不过来的。
长孙无忌身为中书令,一切以国本为先,自是不可能忽略这最坏的情况。
所以想从国库里拿钱,不可能。
没有钱,就没有粮草。
没有粮草就没有援军。
而没有援军,李世民在波斯,几乎必败无疑。
所以他想才说退军。
唯今之计,只有退军!
“你呢?”
李恪听罢,微微点头,而后看向李愔问到。
可李愔此时能有什么主意?
闻言顿时面色一紧,支支吾吾的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李恪也知道他胸无大志,没什么墨水,智商也就一般,想要他在这时候给朝廷出个主意,只怕比杀了他还难。
于是摆手示意他淡定。
接着,李恪看向长孙无忌,从容道,“你知道老李头最好面子的,你让他现在退军,岂不等于要他的命?”
在自己的臣工面前,李世民或许还不是那么在乎面子。
可在天下百姓面前,在敌国士卒面前,他李世民,堂堂大唐帝国皇帝,万国来朝的天可汗,他岂能不要面子?
不然的话,他又何必坚持留在波斯作战,而不返回大唐?
“帝王的面子,比不上这天下百姓。”
长孙无忌
很直白的道。
李恪闻声点头。
“你说得有道理,但事情也不是完全没有转机。”
“你还有什么法子?”
长孙无忌诧异的看着李恪。
只听李恪道,“钱,国库没有,但是银行有。”
“粮食,国家没有,但是百姓有。”
“我的办法很简单,以国库名义按照市场利率从银行内借钱,换言之,向百姓借钱。”
“然后用这些钱去江南道的豪绅手中以当地市场价购买粮食,支援波斯战争。”
此时此刻,唯有这个办法才能既保住李世民的面子,又能让大唐帝国不至于陷于国力危殆的窘境。
毕竟之前在建立银行之时,李恪就曾说过银行的这个作用。
而百姓在向银行存钱时,这个款项也是明确告知过百姓。
当朝廷处于危难之际,朝廷可以从银行借钱,用于国家。
此时正值国家要用钱之际,大唐百姓既享受着朝廷带来的福利,那自是要为国家度过难关出一份力。
长孙无忌闻言皱眉,有些不太赞同。
“就算借来了钱,买来了粮食,也无法保证此次战争必胜,还是非常冒险。”
“万一这还是打输了,你可想过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
别
的不说,长孙无忌这居安思危的意识可真是十分的到位。
倘若朝廷当真从银行借了钱,买了粮食支援了波斯,李世民却还是打输了这一仗,那整个朝廷将面临的,可就不只是波斯单方面的威胁了。
到时候的大唐朝廷,将面临的乃是内忧外患。
百姓借了钱给朝廷去打仗,朝廷打输了,百姓们心中能咽的下这口气?
谁的钱不是幸幸苦苦一笔一笔用血和汗赚来的?
而且这年头,动不动就有人造谣鼓动人心,再来个什么这样王那样王对朝廷不满,起义反叛,这些借给朝廷钱的百姓只怕一下子就被忽悠了进去。
到时候,外患未决,内忧又起。
那才是真正的危在旦夕。
“我赌这一次不会输。”
可李恪的回答更加简单。
他甚至用了“赌”这个字。
“赌?你拿什么赌?你凭什么赌?”
“你赌的乃是整个国家的命运,你知道吗!”
长孙无忌怒了,猛然站起,脸色阴沉无比。
“那你去让老李头退军。”
“如果你能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