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下监国人选之后,李世民便没有再做任何多余的动作,直接率领大军直扑凉州,打算从凉州出关,经安西都护府,前往波斯。
此次远征,格外遥远,大唐国内的粮草供应乃是最至关紧要之事。
而办这件事的,自然是李愔,毕竟他现在是监国。
只不过这件事有户部和吏部管着,其实他所做的也不多,只是监督不出差错即可。
另外一边,李恪看着整日忙里忙外的李愔,一时暗道侥幸。
要不是有个弟弟,说不定这会儿就是他在皇宫里忙得焦头烂额了。
“唉,还是得有个兄弟帮忙抗雷才行啊。”
没了李世民在长安,李恪顿觉轻松不少,甚至连呼吸的空气都变得新鲜起来。
香水业务已经步入正轨,大明宫也即将完工,烟花和算盘这两个生意,长安百姓已经度过了冲动消费的时候,所以堪堪盈利也在情理之中。
于是李恪的收入便从前几个月的百万瞬间暴跌,到如今每个月只有四五十万。
眼看着每个月的收入如此之少,李恪如何能忍?
赚钱这种事怎么能够停滞不前呢?
细细思索了一番后,李恪当即把目光对准了长安日益增长的出租房
上。
长安人口众多,但房屋却因为朝廷的管制而特别少。
在大唐年代,还没出现出租屋这种房屋模式,百姓所住,皆是自家房屋,外来所住,那便是客栈。
当然,朝廷也为一部分外来人口提供了类似驿馆的住处,但朝廷办事,向来只治标不治本。
长安每个月的外来人口都在增加,朝廷提供的住处根本不管用。
而且随着本地人口的增加,长安内的房屋也变得相当紧缺,又因为朝廷的管制,长安的房屋扩建一直都是个大问题。
就比如程咬金和房玄龄两个大户人家,他们原本一直想扩建,可他们的府邸四周,皆是长安城重要的交通要道,别说扩建,就算是他们把院墙往前挪一挪,那也不行。
如此一来,长安的住屋一直相当的紧俏。
在长安搞房地产,必定是个发财的好机会。
于是李恪将房遗爱,杜荷等人通通叫了来。
搞房地产没人投资怎么行?
这种前期投入如此巨大的产业,他李恪自然不会一个人承担风险。
可房遗爱,杜荷等人一听李恪要修房子,顿时就愣住了。
因为他们以为李恪嫌自家王府不好,所以想要换地方。
可当李
恪把真实目的告诉他们之后,这帮人立刻眼睛一亮,也发觉了巨大商机。
“是啊!”
“我怎么没想到呢!”
“还是殿下英明啊!”
几人齐齐拍上了李恪的马屁。
对于他们而言,李恪现在就是他们的衣食父母,那但凡能跟李恪拉近关系的机会,他们是绝对不会放过的。
闻声,李恪当即摆手,打断了他们的“阿谀奉承”。
“本王派人打听过,长安的地价不贵,西市街和东锣市周边的地价更便宜。”
“但问题在于,朝廷明文规定了达官贵胄不得兼并土地,所以这件事你们看怎么办?”
土地兼并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达官贵胄仗着权势兼并普通商农的土地,但却不用缴纳高额的税赋。
反倒是那些被兼并了土地的底层商农,承担着这些达官贵胄的高额税赋。
自唐朝起,这个矛盾基本上就贯穿着整个封建社会,直到雍正皇帝时,摊丁入亩的条例出来以后,这个矛盾才得以缓合,但也仅仅是缓合。
所以李恪身为亲王,如果他出面去收购大量的土地,那必然是会遭到朝臣弹劾的。
而他也不想就这么一件事来让刚刚监
国的李愔为难。
可众人闻声如此,也皆是皱眉。
因为在场的所有人,都是王公子弟。
房遗爱,杜荷,程处默,程处亮这些人哪一个不是显贵之后?
他们若是收购大量土地,一样也会被弹劾。
以李义府,崔促等人的名义去收购?
其实大差不差,毕竟这些人都是楚王府的人,朝廷的眼睛又不只是盯在他们身上。
这可怎么办呢?
“实在不行,那就本王直接出面收购土地,只要能够妥善安置那些出售了土地之后的百姓,就算有人想要弹劾,那也没有实质证据。”
李恪想了想,土地兼并的主要问题是达官显贵兼并了土地之后不顾老百姓的死活。
而他只要安置好那些老百姓,朝廷中的人自然是不能说什么的。
当然,这里还涉及到这些老百姓以后的生活来源,也是需要考虑的。
毕竟现如今的老百姓除了一亩三分地,基本上再无其他任何生活来源。
要解决这个问题,只需将购买土地变成租用土地即可。
每年或者每几年按时给这些老百姓发放租用金,那么即便他们无地可耕,他们也依旧有生活来源。
可如果是这样的话,
那么前期投入就会变得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