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村,坐落在长白山脚下,山清水秀,民风淳朴。村里有个老王头,年过六旬,胡子花白,却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主儿,尤其爱讲些捉鬼降妖的段子,逗得村里老少乐不可支。
话说这一年夏天,村里不知怎的,夜里总有些怪声,时而呜呜咽咽,时而咯咯直笑,吓得妇人们夜里不敢出门,男人们则聚在一起,借着酒劲壮胆,谈论着是不是村里闹鬼了。
老王头一听,嘿,机会来了!他捋了捋胡子,一拍大腿,说:“各位乡亲,别怕,有我在,什么妖魔鬼怪都得绕道走!”众人一听,半信半疑,却也觉得有老王头在,心里踏实不少。
于是,老王头便开始了他的捉鬼大计。第一天晚上,他提着个破灯笼,拿着一根桃木棍,嘴里念念有词,在村里转悠起来。路过村东头的大槐树时,突然一阵阴风吹过,树叶哗哗作响,老王头心里一紧,但面上仍是不动声色,大声喝道:“何方妖孽,速速现身!”
结果,等了半天,连个鬼影子都没见着,倒是引来了一群看热闹的村民,大家捂着嘴偷笑,心想老王头这回怕是要栽跟头了。老王头见状,面子挂不住了,故作高深地说:“哼,这鬼狡猾得很,知道我来了,早就跑了!”
第二天,老王头不甘心,又换了个法子。他听说鬼最怕黑狗血和童子尿,便去李寡妇家借了一条黑狗,又去张家小子那儿讨了一碗童子尿,装模作样地在村里洒了一圈。这下可好,村里到处都是狗叫和孩子哭闹的声音,比昨晚的怪声还热闹。
老王头得意洋洋,以为自己这下子可算是把鬼给赶跑了。结果到了晚上,怪声依旧,村民们更是议论纷纷,说老王头这捉鬼的本事,怕是还不如村里的二狗子叫得响亮。
老王头一听,心里那个急啊,他可是村里出了名的“捉鬼大师”,这回要是栽了跟头,以后还怎么在村里混?于是,他决定使出他的终极绝招——请神上身!
第三天晚上,老王头换上了一身道袍,手里拿着一把破蒲扇,嘴里叽里咕噜地念着一堆谁也听不懂的咒语。不一会儿,只见他双眼紧闭,浑身颤抖,仿佛真的被神仙附体了一般。村民们见状,纷纷围了上来,大气都不敢出,生怕惊扰了神仙。
就在这时,老王头突然睁开眼,大喝一声:“妖孽哪里逃!”然后猛地一跃而起,朝着村西头的小树林冲去。村民们跟在后面,跑得气喘吁吁,心想这老王头还真有两下子。
到了小树林,老王头停了下来,指着前面的一棵树说:“鬼就在这树里!”众人一看,那树长得枝繁叶茂,哪有什么鬼的影子?老王头却一本正经地说:“你们肉眼凡胎,自然看不见。看我的!”
说着,老王头从怀里掏出一把桃木剑,对着树就是一通乱砍。砍得树枝乱飞,树叶纷飞,可就是不见鬼出来。老王头急了,一边砍一边骂:“你这该死的鬼,还不快出来受死!”
就在这时,树林里突然传来一阵笑声,大家循声望去,只见村东头的二愣子躲在树后,捂着肚子笑得前仰后合。原来,这怪声都是二愣子为了捉弄老王头,用录音机录的。
老王头一听,顿时气得吹胡子瞪眼,扔掉桃木剑,就要去找二愣子算账。村民们见状,连忙拉住他,劝道:“老王头啊,你就别跟二愣子一般见识了。这世上哪有什么鬼啊,都是自己吓自己。”
老王头一听,愣了愣,随即哈哈大笑起来:“对对对,这世上哪有什么鬼啊,都是我自己在瞎折腾。哈哈,让大家见笑了!”
从此以后,老王头再也不提捉鬼的事了,但他那幽默风趣的性格,却成了村里的一宝,经常逗得大家开怀大笑。而那个关于老王头捉鬼的故事,也成了村里流传最广的笑话之一。
转眼间,秋风送爽,村里迎来了丰收的季节。老王头也没闲着,他放下了捉鬼的“大业”,转而投入到了田间的劳作中。但每当夜幕降临,村民们围坐在村口的大槐树下乘凉时,老王头总会笑眯眯地凑过来,添油加醋地讲述他那些“惊心动魄”的捉鬼经历,只不过,现在他的故事里多了几分自嘲和幽默。
有一天晚上,月亮格外圆,老王头又开始了他的“捉鬼”演讲。他说:“你们知道吗?那天晚上,我正和鬼斗得难解难分,眼看就要把它收服了,结果……”说到这里,老王头故意停顿了一下,环视四周,见大家都屏息以待,这才慢悠悠地接着说,“结果我一脚踩空,摔进了村头的粪坑里!哈哈哈……”
村民们一听,顿时笑得前俯后仰,连眼泪都出来了。老王头也笑得合不拢嘴,仿佛那一刻,他真的忘记了那些尴尬和失败,只沉浸在纯粹的快乐之中。
从那以后,老王头捉鬼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笑话,更成为了村民们团结和欢乐的纽带。每当有外村人问起梁山村有什么趣事时,村民们总会笑眯眯地提起老王头和他的捉鬼传奇,然后大家一起笑得合不拢嘴。
而老王头呢?他依然是那个乐观、幽默的老头,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用他那独特的方式化解,给周围的人带来欢笑和温暖。在他看来,生活就像一场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和剧本,而他,就是那个负责逗大家开心的“捉鬼大师”。
岁月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