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妹妹们看到姐姐回来都高兴的围了上去。
“姐姐,姐姐,你回来了,我们可想死你了。”
“没有给我们带什么好吃的。”我们弟弟妹妹都上了小学,说白了就是慌吃的。
眼巴巴的看着冬梅身上有没有装什么好吃?
“在这里面呢给你们买了好多好吃的呢。”冬梅沙哑着嗓子。
指了指母亲背着的袋子里面有罐头,橘子可多了。
“回家别在这里捣乱了,你姐嗓子哑了,等会儿我带她去看病。”三个月不见闺女,闺女瘦了很多,虽然心里难过,但是不能表现出来。
放下行李后就赶紧带着闺女去了隔壁村的诊所去抓药。
好在这嗓子的确是上火造成的,抓了三天的药也就两三块钱。歇一段时间,慢慢也就恢复了。
过年的时候又有人来家里面说媒。
“玉兰在家吗?听说你家冬梅回来了。”一个村儿的杨嫂子。
“啊,是啊,杨嫂子快来屋里坐。”此时的玉兰正在剥玉米。
有邻居来赶紧起身招呼进来,又搬椅子又倒水的。
“忙活了咱们谁跟谁相相亲的,不合适别忙。”杨嫂子示意她别忙活了,该干啥干啥。
“嫂子你们地里活儿忙完了吧?”再次坐下来呀,忙活着手里面的包谷。
拿了一个起子。对着包裹一溜一溜的串。
卜洛里自己剥满了玉米粒。
“哎呀,玉兰你们怎么不用机器打呀?你这样子播着多难呀。”
嫂子看着她是还在用着古朴的方式包裹,真替她着急。
“不是不用机器,主要是就种了有亩把苞谷,其余的都种成了棉花。所以用不着用机器。”机器打的是快,但是工钱也不少,主要是舍不得工钱。
“就这没多少用手剥,冬天没事嘛,反正闲着也是闲着。”玉兰说话的空当手几乎没停。
“那玉兰今天我主要是想跟你说件事儿啊。”杨嫂子热络起来,也帮着剥玉米。
“你说吧。”玉兰认真听。
“你家冬梅在不在屋?”左右扫了一眼没看到想找的人有点失望。
“没有,她出去了。”还没有说冬梅嗓子好了之后,今天去街上逛街去了。
因为都没回来,把挣到的钱全部都交给了她。
她留了几十块钱给冬梅,让冬梅自己毕竟是他自己辛苦挣的钱,又权利自己留点儿零花钱。
阿姨一大早吃过饭都没叫和放假在家的王小平上街去了。
“是这样的,咱村儿张老六家的儿子不知道不?我想跟你家冬梅说一声。”说话的时候神神秘秘。
“那不合适吧?”好像张老六家的儿子在上学。
“咋不合适呀?今年暑假的时候已经毕业了呀。的时候都跟着姐姐出去打工了呢。”杨嫂子说的有板有眼。
“那也不合适吧?一个村儿的就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万一不成多尴尬呀。”玉兰觉得不靠谱。
“一个村儿的多了去了。你没看那个谁谁谁不也加了一个村儿吗?不说别的村儿,就我们村儿我能说出来三四家都是嫁到同村儿的。”
“一个村儿的亲上加亲多好。”杨嫂子反复说着嫁同村的优势。
“没想回娘家,你看多近。要是被婆家欺负了,你提着棍子都能过去,对不对?”
“就是说万一啊。万一过了年都没去外面打工了,在外面被别的小子给骗走了,到时候再落到外面去,你想想多伤心?”
杨嫂子见玉兰有点儿不愿意便一个劲儿的劝。
“你也不想闺女嫁到外地吧,尤其是嫁到大山沟里,天呐,都出不来。有的苦吃。”
“还知道我们村儿那个王二妮儿吗?他就是假的,安徽偏远地区的山里。好像听说过了没多久,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回来了。”
“我前不久还是我做媒,然后嫁到民村儿。了一个还不错的婆家,日子过得可好了。”说话的时候分明是在暗示玉兰闺女还是嫁在附近的好,不能嫁,太远了。
玉兰又怎么会听不出来这话里话外的意思?他是万万不能接受闺女将来嫁到外地的。
“主要是妮儿还小。才17岁。现在说不合适吧?”咱村里也有十七八岁就定亲的人,但是不像闺女那么早嫁。
“这怕什么?先让两个孩子见一见,对不对?如果没有意见的话先定一下。”
“那就是都是一个村儿,他们都是一起长大的,都相互了解,我觉得见不见都行,只要你吐口,我感觉冬梅那妮儿听话,一定会听你的。”
说这话好像是冬梅的婚姻都是父母包办的。
玉兰听了直接反驳,“我可不是那种人。凡事还是要看孩子的意思。等她回来的时候,我跟他说说。”
“要是没意见的话我支持她。但是如果他有意见的话,那我也没办法。”玉兰起身拿着铲子一铲子一铲子的把玉米弄到化肥袋子里。
每年种地施肥后的袋子都会留下来清洗干净,然后去掉里面的一层塑料。
到庄稼成熟的时候刚好用来装粮食,一举两得。
“行,听你的,等冬梅回来的时候你跟他说一声,正好王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