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给异族。下一次燕云百姓归入华夏,要等五百年。】
【对于天宝十五年之后的唐朝百姓而言,对于大唐盛世的记忆已经渐行渐远,他们不断怀念贞观八年颉利可汗的舞姿,怀念‘天下无贵物’的开元十三年,怀念曲江芙蓉池的袱禊,上元节的灯会……】
第15章 第 15 章
杜甫看向天幕中辉煌的长安城被一片废墟所取代,百姓流离失所,他渐渐与未来感同身受了。希望圣人有了天音的帮助,能尽快采取相应的政策!
【广德元年,历时八年的安史之乱终于平定了。盛唐文人们新一轮的痛苦也到来了。】
【安禄山的叛军攻破长安后,把长安里的重要官员都押送到了洛阳,安禄山称大燕皇帝,定都洛阳。】
【当安史之乱平定后,这些官员们终于回到长安。李隆基逃离长安时只带走了几个重要亲近的人,绝大部分朝臣都不知道君王已经抛弃了他们,他们在惊恐中无奈成为安禄山的俘虏,当新皇帝回到长安后,却责怪他们为什么没有为国自尽,保全名节!新皇帝和自己的臣属商议后,决定以‘六等罪’处置这些人。重刑者斩杀于市,轻罪者赐自尽,三百多名官员披头散发,跪在宫城前向皇帝谢罪。】
【其中就有王维。后世称他为‘诗佛’,说他内心如檀香般沉静,在山水之间怡然自乐,可又有谁知道‘诗佛’表面的安宁之下,是长达六年的苦痛?】
“诗佛”,自己能有这样大的成就?随后十几双眼前齐刷刷看向王维。原来陛下走的时候没有带上自己啊,随后当了俘虏,但以他的品行,绝不可能为叛军做事!
【或许是因为有个立功的弟弟王缙,或许是一首‘万户伤心生夜烟,百僚何日更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王维被贬为太子中允,朝野哗然。因为跟他原来的官位‘给事中’比起来,都算不上是贬。七十多岁的郑虔只是给安禄山当了一个主管水利政策的小官,就被贬台州。史书毫不留情地讽刺他‘维止下迁’】
【随后直到死,王维都在赎罪。他没有殉国,没有去死,就是一种罪。他不断向皇帝上表‘食君之禄,死君之难’,一次又一次请罪。长安城破时他没有殉节,成了他此生最大的污点。王维不断自我贬责,自我作践,在晚年的文章中一遍又一遍地反省当时自己为什么没有殉国,他说自己‘生无益于一毛,死何异于腐鼠’。】
【诗歌,书画,音乐,山水,都无法磨平王维痛苦的内心,死前他还写下‘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
【君王狠心抛弃臣子百姓,回来后竟然责怪他们为什么不殉节?滑天下之大稽!要说殉节,李隆基、李亨就应该死守长安,如果他们在长安城破时战死墙头!好歹也能留下‘君王死社稷’的美名!】
“可见这李亨也是个小心眼,度量太小!”李世民睨眼看向沉默的李建成,自家这位大哥心眼也不大,自己在外打仗,他倒好,在家里给自己拖后腿!什么毒酒、烈马、诽谤、太白经天,什么乱七八糟的招数都搞出来了。
长孙无忌有心提醒自家殿下,这是你嫡亲的后人!这不是打自己脸吗!
李建成竟然离奇共情了这个李亨,等他被天因此嘲讽后反应过来才觉得丢人,看向李世民满脸都不自在。
李亨被强大的父亲压制,自己被战功赫赫的弟弟压制;李亨急切地想收复两京,稳定证据,他急切地想父亲驾崩,自己登基,绝了李世民的妄想;李亨短视,不想去捣毁安禄山老巢,他也短视,想干脆杀了李世民。
可惜,李世民战功赫赫,杀了他,天策府那群狠人谁来管制,总不能都宰了吧?他虽然想稳固太子之位,但也害怕北方的突厥!他可不想太子之位是稳定了,大唐却没了!
——
眼见着一桩桩一件件丑事被揭露,即使是将来的自己做的,李隆基和李亨都老不自在,祖宗就不能悄悄对李家儿郎说吗,干嘛搞得众人皆知?
天子颜面何在?储君颜面何在?
听着天音无情的嘲讽,父子二人心态出奇地一直,骂吧骂吧,反正都被骂一晚了,无所谓了。现在挨骂总比以后下去了挨骂强,也比被后人唾骂千万年强!
王维听完自己的后半生简直目瞪口呆,怎么老都老了,还搞出这种事出来呢?就像是白衣上的一块巨大墨点,不告诉他还好,告诉他了,从现在开始就如鲠在喉了!
死说得容易,可做起来哪有那么轻松?如果安史之乱无法避免,自己还是被安禄山的叛军俘虏,那也要告诉弟弟,千万不要给他求情!虽说天音没有说弟弟给自己求情付出了怎样的代价,但肯定不会小,事后肯定会遭到朝臣的诽谤和皇帝的猜忌,太不值!
“王卿,你的品性我一清二楚,放心吧,我不会让这种事发生的。”玉真公主看到了王维脸上的纠结和无奈,出言安慰道。她是真的很喜欢这位才华横溢的大诗人,还有一个李太白,可惜李太白不愿意久居长安,否则与王维一道,犹如日月之辉!
【李隆基一生都在防患的女祸和宫变,最后都以另一种形式呈现,不得不承认造化弄人。】
被戳中心思的李隆基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