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强大,大唐百姓有多么自信!试问,哪一个朝代不想多出一些王玄策这样的人呢!】
【当然,宋朝除外。】
嬴政、刘邦、刘彻、李世民、朱元璋等人都不住地点头。
赵匡胤闻言眉头都能夹死苍蝇了,指着天幕朝赵匡义道:“这老天爷是不是对大宋有意见?”明里暗里贬低大宋,实在可恨!
还有让他念的那一段话,都是什么东西,简直侮辱人!这种昏君的上表,他从未在此前的史书中读到过,那一定是后世的皇帝!也不知道是后世那个朝代的昏君干的破事!别让他知道了!太恶心了!
他面对契丹人可从来没有怕过!割地、送钱也就罢了,汉唐和亲,李世民还有渭水之盟的耻辱呢,竟然还称臣,也不怕丢了他列祖列宗的脸!就这样还是皇帝,那自己的儿孙是有多废物才被夺了天下!
这天幕太侮辱人了!他不就是选错了吗,凭什么让他念这种东西!隔夜饭都要吐出来了……
赵匡义想了想,说道:“皇兄,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老天爷觉得大宋以文治国都能达到李唐那样的功绩,所以才值得总是提及。而且汉唐无不是武人当道,百姓民不聊生,只有我大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以文取胜!百姓安居乐业,不是比那群武夫做得好?”
赵匡胤点头默认,他自己也是武将,可他打心眼里看不起武将!而且唐朝就是因为藩镇亡国,自己的大宋绝不可以再现武人当道的局面!
“等等!”赵匡胤拉过旁边的长子赵德芳,问道:“你有没有觉得这段话有熟悉的地方?”
赵德芳挠挠头,回忆着刚才父亲读的话,突然福至心灵,好像明白了什么,可他不敢说!最后实在受不了父亲的目光,支支吾吾地道:“儿臣听到了‘光化军’三个字,只是不知道与父皇在乾德二年设立在光化军是不是一个……”
他又看向赵普,救命啊老师!这要是同一个光化军,那只能证明这个皇帝是赵家的后人!
赵德昭不明白兄长为什么眼睛抽筋,接话道:“父皇刚才念了‘光化军’,这不会是后世的大宋皇帝?”
赵普止住赵德昭的话,沉声道:“岂不知大宋有秦设的丞相,汉设的尚书台,唐设的节度使,今官家设立光化军,后世朝代应当是沿用了这个设置。”
赵匡义也道:“对啊,宰相说得是,我赵家男儿都是英勇有谋之辈,怎么可能丢人至此!难道皇兄不相信自己的血脉?”
直觉告诉赵匡胤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可他说不出哪里奇怪。
——
【王玄策的事情很小,小到史书中不到五十个字。或许这是巧合,但诸君不知,前有高昌国王文泰不尊大唐,李世民命侯君集出征高昌,还没有到高昌国,文泰被生生吓死!后有苏定方三战灭三国,生擒其主!】
【中天竺国的是若是巧合,那么高昌国、东突厥、西突厥、百济国点了否!】
【大唐的文人热衷于去边疆,他们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他们说‘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他们说‘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他们‘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他们是华夏最后一代腰配长剑,身跨烈马的文人!他们真正做到了‘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
【说完了唐朝的疆域和军事实力或许还不见得唐朝有多强大,或许有人觉得那就是一群武夫,光会打仗算什么,说不定跟隋炀帝一样,为了开疆拓土搞得百姓民不聊生,有什么值得夸耀的。但是真是这样吗?】
第5章 第 5 章
“隋炀帝?”杨坚听到这里忍不住皱眉,朝群臣问道:“前朝无隋国,难道这‘隋炀帝’是大隋后世君主?”
杨素等人都称自己博学寡闻,但心里猜测极有可能,除了本朝的‘隋’,还有哪个隋?
孤独皇后冷哼一声,嗔笑道:“不是我大隋还能是谁?太子这一脉,果真不成器!陛下还是另择储君,否则将来我大隋的基业就要被这个‘隋炀帝’毁了!”
杨坚确实想换太子,但究其根本倒与独孤皇后关系不大,而是有一年冬至,百官都去东宫朝见太子,而把自己这个皇帝丢在一边。他本来就心里不高兴,而太子竟然乐呵呵地接受了!
这个太子,已经等不及自己驾崩就要摆皇帝的谱了吗!
杨广站在下首,听到孤独皇后的话面上不显,但心里乐开了花,自己那个蠢哥哥,以为当了太子就万事大吉了吗?
【还是杜甫的诗,他在安史之乱后看着破败了长安和洛阳,想起当初的盛唐,悲痛万分之下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诗圣想起开元盛世的时候,一个小小的城邑里就有万户人家,男耕女织,粮食充足。这并不是文人的夸大手法。根据史书记载,大唐人口最多的时候是在天宝十一载,户部统计的人口是9069154万户,50288488万口人,这只是官方统计人口,还有许多流亡人口,被地主富豪家隐匿的人口没有在其中。】
【所以杜佑认为天宝年间大唐应该有一千四百万户,而后世的史学家普遍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