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加上粤东,我们公司到年底差不多有300家实体店。」马千阳快速计算出一个大概的实体店规模。
李新华点了点头:「大差不差。」
马千阳参考了国内三大乳企的专营店情况后,摸了摸下巴:「按照行业的乳制品专营店销售情况,实体店初期每天的销售量大概就是200~300盒左右,而且绝大部分是250毫升包装的,折合起来,每天差不多销售150公斤液态奶…」
「每个月就销售1350吨左右的液态奶,哪怕是加上促销和线上店,每个月最多销售2000吨液态奶。」
「嗯,你的判断和市场调研部的报告差不多。」李新华点了点头:「因此,我和总部讨论后,决定暂时不增加液态奶的生产线,用英雄乳业以前留下来的生产线就可以。」
「老线确实暂时够用了,毕竟有3万吨液态奶的产能…不,应该是6万吨。」马千阳说着说着就反应过来。
毕竟在之前英雄乳业半死不活的状态下,生产线开工率非常低,如果二十四小时连轴转,差不多可以干到年产6万吨液态奶的产能规模。
「是呀!」这也是李新华暂时不打算扩充生产线的原因。
就算是要扩充生产线,也是扩充本部在公平镇奶牛养殖基地的液态奶生产线,方便就近向粤东和珠三角供应。
既然不增加液态奶生产线,那马千阳大概知道他们这边不需要生产液态奶了:「那李经理,赣南养殖基地和庐陵养殖基地的生牛乳是不是还维持之前的生产任务?」
「是的,豫章基地加工液态奶的原材料由基地就近供应,那边的喂养方案已经调整了半个月,每个月差不多有1万吨生牛乳的产能,完全可以满足我们生产液态奶的需求,暂时不需要庐陵基地和赣南基地供应。」
马千阳沉思片刻:「李经理,单纯生产奶粉,我认为不是一个长久之计。」
「你有什麽提议?」
「生产奶酪吧!国内对于奶酪的需求量,这些年增加了不少。」
李新华拿出手机,找到了之前市场调研部的一份乳制品市场调研报告,看了一下,他发现这个发现有搞头:
「确实可以考虑,国内去年的消费了35万吨奶酪制品,其中有12万吨是进口产品,而且国产奶酪价格普遍在每公斤55块钱以上,进口产品价格更高。欧美年人均消费奶酪十几公斤,而我们国内的奶酪年人均消费量不到25公斤,就算是饮食习惯不一样,也不应该这麽低。」
一旁的林大通一针见血地说道:「归根结底,还是产品价格太高,加上民众囊中羞涩,不然国内奶酪人均消费量,增加10倍都可以消化掉。」
「有道理。」李新华也认为这是国内市场萎靡不振的核心问题。
「我们的生牛乳成本,目前是每公斤3块钱左右,生牛乳制奶酪的产出率在10~12%之间,每公斤奶酪的生牛乳差不多成本为27块钱,而且生产奶酪过程中,还可以提炼出乳清蛋白粉,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综合价值。」
当然,这是指纯奶酪的成本。
如果是目前国内比较流行的奶酪棒,其奶酪含量最高就55%,比较低的产品,甚至奶酪含量只有16%左右。
而这些奶酪棒产品往往卖到每公斤上百块钱的价格,比纯奶酪还高了近一倍,但是成本却只有纯奶酪的20~50%,妥妥的暴利,分明就是欺负消费者不懂,拿消费者当冤大头宰。
李新华和马千阳等人讨论之后,便决定开发奶酪产品。
要知道,目前赣南基地丶庐陵基地,每个基地每天差不多可以生产366吨生牛乳。
生牛乳产能越发庞大起来,库存积压的奶粉就越多,大包奶粉一般都是厂家才会需要,或者直接出口给国外的企业做复原乳丶奶酪之类。
本来国内的奶粉就产能过剩。
李新华接管英雄乳业以来,一直兢兢业业,但是对于库存的奶粉,他还是感到烦恼和担忧。
幸好他不是一个听不进意见的人,知道自己的能力一般,因此他经常和其他管理层开会讨论如何发展英雄乳业。
现在李新华就采纳了马千阳的建议,准备打报告给母公司,让母公司拨款给赣南基地丶庐陵基地,建设奶酪加工厂房。
就在李新华和马千阳讨论着如何规划奶酪产业的时候。
江淼打了一个电话过来。
「喂,老板!」
「老李,你最近要抽空去一趟漠南分公司。」
李新华瞬间反应过来:「去漠南分公司?公司是打算在漠南建立奶牛养殖场和乳制品加工厂吗?」
「嗯!」
「老板!漠南的奶牛养殖规模要多大?」
「至少每年维持10万头产奶奶牛,在五年内建设完成。」
「五年内?没有问题。」李新华一听到有五年发展时间,也觉得压力不大。
因为他已经在英雄乳业历练过,半年扩充了近3万头奶牛的养殖规模,要维持每年产奶奶牛10万头,那漠南养殖基地的整体奶牛养殖规模,就要达到20万头,分五年执行,每年就4万多头。
而且英雄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