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北上(加更)
安排好了罗玉麟团队的科研项目之后。
江淼又陪着书雅聊了一会。
时间不知不觉间,就来到了六月初。
受邀而来的王英祥教授团队,又在萧碣石院长的带领下,来到了红草镇的大豆实验田。
看着作业的大豆收割机,快速收割着已经半枯黄的大豆。
众人小声地讨论着。
带眼镜的研究员笑着低声问道:「老张,你认为这一片大豆亩产有多少?」
张研究员看着豆藤上的豆荚:「就两百多公斤吧!」
「两百多公斤?看来没有达到预期呀!」戴眼镜的研究员摇摇头。
然而王教授却眉头紧皱,心里面正在等着结果出来,因为他发现一个之前忽略的问题。
很快,这一块种植面积约半亩的大豆田,完成了收割工作,工作人员将脱荚之后的大豆装入麻袋之中。
一上电子秤。
结果就出来了。
「老乡,114公斤,570块钱,加上补贴,给你770的票,去我们公司的财务室兑换就可以了。」两个收购员开出一张770块钱的票据,交给一片的老农民。
「谢了,后生仔。」老农民拿着票据笑嘻嘻。
而王教授却拉着老农民:「老乡,你这大豆如何种植?」
「呃?」老农民不明所以,不过看到王教授等人是和海陆丰公司的收割队一起来的,以为他们也是海陆丰公司的人,便笑着回道:「也没有怎麽管,我一开始浇了一些水和肥料…」
王教授一边听,一边将老农民描述的种植情况记录在小本子上。
这时候,那几个研究员也反应过来了。
「不对劲。」
「确实不对劲。」
「这个产量太高了。」
比起他们团队搞的那些高产实验田,动辄亩产三百多公斤,甚至有亩产近四百公斤。
这半亩才生产114公斤大豆,看起来似乎很一般。
然而只要真的了解过双方种植条件和管理水平的情况,就会明白眼前这些大豆田,不能简单粗暴地认为等同于他们的实验田。
因为眼前这些大豆田,其实是在低管理水平下,加上大旱了两个月多月,期间并没有大规模补水的情况下,实现的亩产228公斤。
这个亩产水平已经超过全国大豆的平均亩产了。
接下来,王教授等人又记录了几十亩大豆的情况,期间还询问了26户农民的种植管理情况。
在附近村委会门口的大榕树下。
喝了一口冰矿泉水后,王教授坐在水泥花坛的边缘上,目光无比认真地看着这些大豆田的亩产数据和调查询问情况。
其他几个研究员也非常认真地看着数据。
一阵凉风吹拂而过。
萧院长看了看手表:「王教授,时间不早了,不如我们去拜访一下江总?如何?」
王教授看了看手表,发现已经差不多到十一点了,便点了点头:「也好。」
车上。
一个研究员合上小本子:「教授,从统计的数据来看,这些大豆田的平均亩产的在210公斤左右,而根据气象部门的数据,这些大豆在种植期间,并没有遇到大规模的降水,特别是开花结荚期间,几乎没有遇到降雨。」
戴眼镜的研究员也不由自主地感叹着:「太惊人了,这种耐旱程度超出一般的大豆品种,基本可以和乾旱地区的耐旱植物相提并论。」
「是呀!」
「之前我还以为江总说的亩产三百多公斤,是精耕细作下的实验田亩产,没有想到是这种粗犷管理方式下的亩产。」
「这个品种在北方乾旱地区,大有可为呀!」
「人家江总早就在漠南沙漠布局了,我听我的一个老同学说,海陆丰公司在漠南哲里木市承包了35万亩沙漠,打算改造成为农田,看来这些农田就是用来种植这种仙豆大豆的。」
「大手笔。」
王教授一边揉了揉太阳穴,一边开口说道:「我们之前带回去的那五棵大豆苗,再次种植了一个多月,又重新发芽,那些根块一样可以作为种子使用。」
紧接着王教授目光若有所思地继续说道:「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仙豆系列的耐旱特性,就是这个根块和叶片的吸水特性造成的。」
戴眼镜研究员也回想起之前的研究情况:「确实,我研究过那些大豆的叶片,发现这些叶片在夜晚,哪怕是没有下雨,也可以在叶片背面的细微绒毛之中,通过细微的气流,将空气之中的细微水汽凝聚成为露珠,从而获得水份的补给。」
「这两个特点,造就了仙豆大豆的强大耐旱特性。」王教授也不得不承认,仙豆系列确实非常有潜力:「如果该大豆品种在北方一样可以适应,那其价值就真的非常大了。」
「是呀!」
「江总这个成果如果达到预期,那高低都得拿一个院士。」
「羡慕啊!」
「面对江总,我还真有点感到自愧不如。」其中一个性格比较傲气的研究员也不由地苦笑起来。
「到了。」
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