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睿笑道:「岂不闻前人栽树丶后人乘凉?」
「辽东离洛阳四千里,大魏要辽东干什麽呢?在辽西郡派万人守着,让辽东的公孙渊自生自灭不好吗?让扶馀丶百济丶高句丽丶三韩这些小邦保持现状不好吗?」
「当然不好。」
说着说着,曹睿轻叹了一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并非一句空话。」
「自汉末乱世,中原兵戈数十载。虽然百姓困苦天下耗斁,可打了数十年,何尝又不是练了数十年的兵呢?如今大魏和蜀国丶东吴之兵,却皆是强兵劲卒。」
「无论对匈奴丶鲜卑还是乌桓,大魏都少有败绩,只凭不到两万之兵就可以压制幽并。」
「孙权那边,讨伐山越增加兵力丶驱赶其民出山耕种,已经成了他数十年如一日的国策了。」
「蜀国诸葛亮征讨南中,也不过两万多兵丶一年而回,并无艰难。」
曹睿看向众人:「若能打下公孙渊,攻下高句丽丶百济丶三韩也不过多花些时间,选一名方面之将讨伐的易事了。区区一个公孙度都能威震远夷,又何况大魏中军精骑呢?」
「你们信不信,当下乃是数百年来,中原军力与周边异族军力相差最大的时候?趁着好打的时候多打一些!」
皇帝的一番话,令书房里的五人都陷入了沉默。
满宠心里计算的乃是后勤调度,能否支撑得起大魏这般作战。
而司马懿心中想的却是皇帝的心思。
陛下所思所想,真是愈加琢磨不透了。
不是要攻公孙渊吗?如何就要将扶馀丶百济丶高句丽丶三韩一并攻取了?
难道这不是好大喜功吗?
司马懿皱着眉头,心中不断盘算权衡着利弊。半晌之后,却惊讶的发现皇帝所言极是!
如今大魏军力乃是一等一的强横。
且不论战争经验,也不论什麽士气人心。单从武器装备上来说,就已经产生了代差。
草原上兵锋最为强盛的鲜卑人,装备也不过皮甲丶环首刀这两样,铁甲都不能普及。
就算辽东的公孙渊兵戈稍利,但面对配备了双马镫丶马蹄铁丶全身甲的大魏重骑,还有武装到牙齿一般的具装甲骑,又能在野战中有多少抵抗之力?
更别说扶馀丶百济这些更穷的地方了。
司马懿想着想着,思维竟发散了起来。
有着雍州丶秦州规划百万羌人的经验,面对那些扶馀丶高句丽丶百济丶三韩的百姓,应该要容易治理的多。
赐姓丶屯田丶教化,这一套组合拳打下去后,又有哪些蛮夷不愿做汉人呢?不存在的。
片刻后,司马懿拱手说道:「陛下雄才大略令臣赞叹不已。若陛下亲征,臣请随于左右扈从献策。」
裴潜双目睁大,意外的看着司马懿的身形。
大家都是臣子,为何你这般会说?
在司马懿之后,裴潜第二个赶紧表了态。
接下来满宠丶徐庶丶卢毓三人也纷纷一般说法。
曹睿摆了摆手:「仗还没打呢,诸卿就不要如此捧朕了,若能胜了丶再为朕庆贺也不迟。」
「朕与诸卿论一论细节吧。」
「方才司空所说调度,朕以为极善。两万骑兵怎麽选,三万步骑又怎麽派?」
满宠拱手:「陛下,臣等只当建议。具体选用何将,还应陛下圣裁。」
司马懿也说道:「请陛下钦定守备之臣。」
曹睿想了几瞬:「既然要带两万骑,朕将羽林左军丶中领军营丶五校尉营这两万骑带去吧。」
「程喜的羽林右军万骑,屯于洛阳归尚书左仆射卫臻所辖。」
「镇西将军牵招率武卫军屯于许昌,骁卫将军王凌率骁卫军屯于邺城。」
「辽东乃是苦寒之地,需在夏丶秋之时攻伐。事不宜迟,三日后诸军依令进发,不得有误!」
五人齐齐站起行礼:「谨遵陛下旨意!」
曹睿点头:「你们五人一同从征!」
……
五万中军本就是从洛阳行军过来的,如今再恢复行军状态,也是易如反掌之事。
洛阳与许昌之间不过区区三百里,耗费不了多少物资,纯当演习了。
但在豫州刺史黄权的眼里看来,事情就不免奇怪了些。
陛下去年说要来洛阳,许昌宫殿都整修好了,还带了五位妃嫔过来,如何又突然要往河北用兵了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黄权到了许昌宫里请见。
在黄权进言皇帝留下之后,曹睿笑道:「黄卿说得没错,天子应该居于洛阳岿然不动,选择一方重臣带兵。」
「可黄卿知道,朕亲征带兵有哪些好处吗?」
黄权迟疑了一下,心里知道丶却不愿说出来左证。
曹睿笑道:「朕二十馀岁,身子骨正是可以在军中打熬的时候。」
「有朕在军中,将领们求胜之心更强丶想要在朕的面前挣下爵位封赏;士卒们知道功劳不会被漂墨,临战争胜士气更佳;敌军听闻皇帝亲至,士气动摇也是常有之事。」
「这麽多好处,黄卿让朕怎麽能舍呢?」
黄权喟叹一声:「陛下如此说法,心